戰爭從未在歷史的洪潮中消停過,在全球化進程越來越快速和激烈碰撞的現代,煙硝瀰漫的規模與影響也隨之加劇。不論是在臺海緊張、俄烏戰爭、中東戰爭、非洲軍閥戰爭……威脅下,總有數以萬計的人民受到戰火影響。「1938年花園口決堤事件」便是發生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不久後的故事。此次決堤的軍事行動,不但打擊了黃河周遭地區的農業設施和交通建設,對民生基礎設施造成破壞;更在後來因戰爭期間難以重建家園,與堤防遲遲未修繕完成,導致河南地區前後歷經了洪災、旱災、1942至1943年的河南大饑荒,甚至連帶影響安徽、江蘇兩省也成為洪澇區域。現在讓我們透過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1919-1980 回到過去,以英國駐中國外交官員的視角,還原發生在中日戰爭的歷史事件。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1919-1980資料庫介紹
英國外交部檔案資料庫(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1919-1980) (簡稱FO China) ,資料來源自英國國家檔案局(The National Archives, UK) ,是以往被限制閱覽的第一手檔案資料,目前資料庫共推出六個專輯,它收錄英國外交部在1919年至1980年間處理中國、香港、臺灣有關的文件檔案;收藏以外交公文、信件、報紙、政治宣傳冊、法庭案件報告和其他材料為特色。而FO China檔案內容,代表了英國本國與英國大使館和英國領事館之間的信息交流,也是這次主題切入的視角。
回到過去——花園口事件的背景
自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由於日軍不斷進攻,往中國內陸推進,中方受到很大的壓力。1937年10月日軍便已往濟南進攻,在1938年的1月至6月在徐州發生知名的徐州會戰,隨後淪陷。為了避免在徐州、蘭封、開封相繼失守後,日軍繼續沿隴海鐵路向西進攻,國民黨決定在1938年6月9日決堤,來阻止或推遲日軍進攻鄭州和京漢鐵路。
英國外交部對中日戰爭的戰情分析
在決堤前一日(1938/6/8),從漢口使團發往英國外交部的電報是這樣記載的:
隨日軍佔領開封後,京漢鐵路的重要樞紐——鄭州,將在幾天內淪陷,且日軍沿隴海鐵路向西推進。日軍不希望打持久戰,而現在很難判斷日軍要不要(沿京漢鐵路)攻陷漢口。如果國民黨堅守漢口沿河南防範北邊日軍,日軍將停下腳步進攻重整……。
可見當時中方的情勢非常危急,但若能爭取到時間建立防線,將能好好阻擋日軍進攻的腳步。
而在決堤約一周(1938/6/16)後,英國駐上海大使館電報發往英國外交部,內容寫道:「漢口將會被防禦,因為失去它將會使敵人(日軍)獲得湖北、河南,可能還有江西,並且會中斷京漢鐵路和漢水與西北的通訊。」由此可知國軍防衛河南地區和漢口並推遲日軍進攻的決心,也不難想像鄭州、京漢鐵路、漢口的戰略價值,對雙方而言都非常重要。
一個花園口事件各自表述?
從當時的英國外交部紀錄,可以看出國外對戰情的觀察,也能預期國民黨會進一步做防禦。其防禦規模與國民黨防衛鄭州、漢口等重要軍事要地的決心密切相關。而正是對中方而言岌岌可危的戰情,才會有6月9日的決堤行動。然而,決堤一事的真相在當時中方、日方各說各話,直到日本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內部軍事機密檔案的公開、當事人回憶資料的面世,才揭露國民黨決堤的事實。國民黨曾在《東方雜誌》對外宣稱決堤是日軍的飛機轟炸而導致的後果,而日方也出面否認他們並沒有轟炸趙口和對花園口進行戰略性決堤。
無論是中方還是日方,都在戰爭期間造成大量的破壞。在收錄於FO China檔案的資料中,有篇名為”Progress of the Sino-Japanese Conflict “的報導,詳細記載中日衝突(主要七七事變以來的中日戰爭)過程、損害。如:中方的焦土政策、日軍對土地和物質破壞、上海貿易衝擊、難民問題、國共合作抗日……等內容。
河南百姓苦不堪言
在交戰期間,中日兩方對中國造成的破壞持續了很長的時間,當然也包括花園口的堤壩,到中日戰爭結束前都沒有修築完成。在這段期間發生了很多連鎖效應,從最初的水災,到破壞後導致的旱災、飢荒。
英國駐重慶大使館就曾看到香港《大公報》刊載有關河南飢荒的社會評論,批評:「中央政府(國民政府)早就關注了河南的飢荒情況,卻沒有任何實際有效的作為」,於是大使館將中文報紙內容翻譯成英文轉交給英國外交部。也曾有報紙就記載過了1943年河南省發生很嚴重的飢荒,人們甚至餓到開始「吃樹皮」。
花園口事件的落幕
在河南人民歷經了種種苦難後,隨中日戰爭的結束,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 (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 簡稱U.N.R.R.A.) 也試著介入黃河周遭堤壩的平整工作。
1946年9月14日致英國外交部電報內容,有關河南和堤防重建的調查報告如此記載:
最嚴重的單一災難是1938年由於堤壩被剷除而導致黃河在鄭州附近改道(即花園口事件)。洪水造成了巨大損失,災區嚴重缺水。最重要的是,U.N.R.R.A.開始的平整堤壩的工作應該繼續下去,以便使河流恢復原來的河道。這項工程完成後,將排乾安徽、江蘇兩省目前的洪澇地區,並使舊河道周邊的大片地區恢復耕種。……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重建的先決條件是恢復政治和平。
很不幸的是中日戰爭後,中共控制黃河舊河道地區;國民政府控制新河道地區,故修復計畫引起雙方爭執。也才會有上述的電報解釋:「中國重建的先決條件是恢復政治和平」,便是指國共內鬥。
這起事件仍有落幕的一天。1947年3月15日,國民黨政府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援助下,最終成功地關閉了黃河南堤(花園口)的一個重大缺口,使黃河恢復了1855年到1938年間的流向。
總結
戰爭是殘酷的,即使是相對文明的時代,不代表暴力行徑不會在現代出現。若著眼在一個行為帶來的戰略意義與價值,而罔顧其後果與影響,要彌補的傷痛就不會單單只是存在於記憶外表的傷疤,而是深烙於一個世代的創傷。透過這次資料庫搜查的「花園口事件」相關文獻,希望讀者能夠理解這份FO China 檔案的特色、性質。運用全新的角度,去觀察發生在中國大大小小的歷史。FO China 資料庫能夠使研究人員、學生能夠更貼近當事者、當代的敘述,也能在查找出英國官員駐中期間的每週和每月摘要、年度回顧、報告、分析、經濟評估、中國人物概要等等……,是非常珍貴且特殊的史料。
參考文獻:
- 〈黃河被炸經過及災區救濟〉, 《東方雜誌》,第35卷第15期 ,第57-60頁。
- Famine In Honan Worsens ; People Eat Bark Of Trees, The Shanghai Times.
-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Anti-British feeling” https://www.archivesdirect.amdigital.co.uk/Documents/SearchDetails/FO_371_35689#Snippits. Accessed August 30. 2023.
-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Japanese advance in North China up to 21.10.37” https://www.archivesdirect.amdigital.co.uk/FurtherResources/VisualResources/Image/FO_371_20958/124. Accessed August 30. 2023.
-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Report on Chinese war losses and damage” https://www.archivesdirect.amdigital.co.uk/Documents/SearchDetails/FO_371_53763#Snippits. Accessed August 30. 2023.
-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Sino-Japanese dispute (Folder 2)” https://www.archivesdirect.amdigital.co.uk/Documents/SearchDetails/FO_371_22044#Snippits. Accessed August 30. 2023.
-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Sino-Japanese dispute: Japanese policy and propaganda (Folder 3) ” https://www.archivesdirect.amdigital.co.uk/Documents/SearchDetails/FO_371_22108#Snippits. Accessed August 30. 2023.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 戴宏錩/文章撰寫
歡迎申請免費試用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1919-1980 !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