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女性政治的標竿――羅蘭夫人

Portrait of Madame Roland (1850) by Gilles Louis Chrétien.

 

O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 ― Madame Roland.

這段話表達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 1754-1793)對大革命進程中濫用「自由」概念的擔憂,而這句名言被世人所熟知。梁啟超在《近世第一女傑羅蘭夫人傳》中,將這段話翻譯為:「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幾多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羅蘭夫人作為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知名人物,1793年11月在「革命廣場」(現名為協和廣場)被送上斷頭台。「革命廣場」為現在的羅浮宮花園和凱旋門廣場,許多法國大革命期間的知名人物都在此處受刑,如路易十六(Louis XVI, 1754-1793)、瑪麗皇后(Marie Antoinette, 1774-1791)、羅伯斯比爾(Maximilien de Robespierre, 1758-1794)。

The History of Madame Roland (1850) by John S C Abbott.
位於左上的瑪麗安娜雕像與下圖畫作之中的自由女神是同一位。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1830) by Eugène Delacroix.

在行刑前,羅蘭夫人站在高高的平台,對著象徵自由的瑪麗安娜雕像鞠躬致敬,並喊下她的名言。隨後,處刑者將她綁在木板上,放上斷頭台。在無情白刃落下,任由炙熱的鮮血濺染後,羅蘭夫人在39歲離開了喧囂的人世。那麼,在激烈動盪的法國大革命,保留下哪些有關資料呢?在18 Century Journals 資料庫,我們能夠透過當時18世紀的報紙、雜誌、期刊,一窺當時的真貌。

資料庫簡介

Eighteenth Century Journals(18世紀期刊),匯集了1685年至1835年間來自英國和美國的檔案資料。(圖4)旨在呈現18世紀報紙期刊的多樣性與演變。從倫敦咖啡館流通的政治期刊到殖民地報紙;從詩詞評論到時尚女性雜誌等等皆在其中。包含社會、政治、文學、生活等各層面的內容,提供當時多種時事議題的角度和各方觀點。

Eighteenth Century Journals 搜尋平台介面。

The Press對羅蘭夫人的報導

資料庫中有一篇名為Leading characters in French revolution(中文名: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物)的專欄,收錄在1798年2月6日The Press的報紙中,該專欄以主題的方式報導了拉斐爾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 1634-1693)和羅蘭夫人。在羅蘭夫人的部分更進一步描述羅蘭夫人積極參與政治的生涯。

“Leading characters in French revolution,” The Press, 06 Feb, 1798, 134.

羅蘭夫人的出生背景1754-1774

在報導的開頭是這樣形容她的:「當一些現代的自大之人,否定女性擁有人性中較崇高的才能時,有時會有一位女性站出來,展現出才華和優雅的舉止,讓這些帶偏見的評論者沉默而羞愧。羅蘭夫人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一般女性能像她一樣接受教育,這樣的女性無疑會更多。」

報導開頭對羅蘭夫人的描述。

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她的本名是珍妮·瑪麗·菲利彭(Jeanne Marie Phlipon) ,生於1754年。她的父親是當時知名的版畫家,在他的專業領域內教導她;而母親是謹慎又細心的女性,灌輸她道德原則,並鼓勵她在很小的時候便表現出對文學的熱愛。因此,擁有相當的社會地位和財富背景,再加上出眾的美貌和她的技能,吸引了大批的追求者,雖然都沒有成功媒合。

 

急轉直下的家境1774-1780

當珍妮20歲的時候,她母親去世了,讓她陷入深深的悲傷。這還不是唯一的不幸,她父親放縱沉溺,在外面建立了不當的關係,參與商業投機活動(可能是賭博)。她父親散盡家財,甚至還花費到她自己累積的大部分財富。在照料父親一陣子之後,她到一所修道院討生活,每年有五百法郎的收入。靠微薄的年薪過著貧困孤獨的生活,而她唯一的娛樂和慰藉來自於書籍,食物也都是吃最便宜或簡單的東西。

幾年後,她認識了未來的丈夫羅蘭(Jean-Marie Roland de La Platière, 1734-1793),是具有相當才華和知識的男子,在亞眠地區擔任製造業督察的職位。羅蘭對珍妮的尊敬和友誼逐漸轉化為愛情,雖然羅蘭向珍妮的父親提親而被拒絕了,但不久後在修道院的鐵窗前重新拜訪的求婚被接受了。即使羅蘭的年齡(46歲)幾乎是珍妮的兩倍,當時她約25歲。

羅蘭夫人的一生(1774-1780)。

邁入婚姻1780-1782

1780年,兩人結婚,不久後羅蘭先生被調任到里昂(仍是製造業督察)生活了幾年。冬天在城裡度過;夏天在羅蘭先生父親的莊園度過,也在1781年時,生下了一個女兒。隔年在知道里昂工廠還有職缺後,她替丈夫在工廠擔任督察直到法國大革命。

羅蘭夫人的一生(1780-1782)。

參與政治1789-1791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羅蘭夫人失去了在里昂當督察的職位,因此被迫搬到巴黎,必須想出改善家庭經濟的方法。正是在巴黎,羅蘭夫人認識了許多政治人物,並在他們的支持下加入了雅各賓俱樂部,並承擔部分了俱樂部的通信工作。

法國大革命與羅蘭先生

由於國家對前政府部長們的行為感到不滿,法國政權的情況危急。路易十六被說服,在1792年3月組建一個由具有堅定愛國主義的人組成新的政府,羅蘭先生被包括在內。他的才華和公民熱情的聲譽使他成為填補內政部長職位的合適人選。但他的任期並不長,當路易十六發現自己受新內閣的強烈敦促,要路易十六批准一些目的是為了「阻止外國軍隊」並「遏制那些不遵守諾言的神父們」的激進法案後,他忽然解雇整個內閣。

而報導是這樣形容的:「這一措施確定了不幸君主的命運。人民的不滿和嫉妒情緒由路易十六的可疑行為不斷加劇,最終爆發成烈火,將每一個皇權的殘餘痕跡都燒毀了。」

法國大革命與羅蘭先生。

 

法國大革命與羅蘭夫人

在國民公會和第一共和建立之初,也就是1792年9月,羅蘭先生再次被任命為內政部長,不過是國民公會的內政部長,得到這個職位也是經過羅蘭夫人的協助。而羅伯斯比爾作為呼聲最高的巴黎代表候選人,進入國民公會,並領導雅各賓派反對吉倫特派。

許多羅蘭先生在擔任官方職務過程中發表的文章,都是羅蘭夫人的想法。夫人的寫作風格也以她文筆中獨特的力與美著稱,這讓法國議會的雅各賓派將部長視為恥辱。也因羅蘭先生附和吉倫特派,敵對派十分憎恨他,並將他納入著名的5月31日監禁名單中,當時整個吉倫特派都被起訴。羅蘭先生設法逃離巴黎,但羅蘭夫人不屑逃跑,而被捕入獄。

法國大革命期間的羅蘭夫人與監禁過程。

經過幾星期的監禁,她感到驚訝和高興,發現自己被釋放出來,急忙回到家中。但前腳剛踏入門檻,後腳又被羅伯斯比爾的衛兵們以「嫌疑人物」的模糊指控為由,並以法律名義重新逮捕。她在房東的房子裡尋求庇護,並說服房東兒子將她的庇護請求提交給教區委員會。由於委員會曾宣布「不允許任意的拘留」,房東兒子的善意舉動卻招致了殺身之禍。不久後,這位年輕人被送上斷頭台,而房東夫婦也因悲傷而離世。至於委員會的干預更是毫無用處,在羅蘭夫人得知她的釋放只是為了給大眾提供一個藉口,以達到更合法的拘留時,感到十分沮喪,而她也被送到了名為「修道院」的監獄。

監禁生活

羅蘭夫人以英勇的堅忍,忍受她的監禁生活,她與朋友們秘密通信,冷靜地討論著是否應該以自殺,來逃避羅伯斯比爾施以的非人暴行。

在監禁的短短幾周內,她以幾乎難以置信的速度輕鬆完成了兩卷Historical Notices and Anecdotes,以及她的私人回憶錄Appel à l’impartiale postérité(《呼籲公正的後人》)。而她給回憶錄下的標題「呼籲公正的後人」,將長久作為她才華和美德的紀念碑,也是對那些迫害她的暴君的證詞。羅蘭夫人用那強大的筆觸精妙地描繪人物和社會風俗,表達巧妙又充滿能量。她的私人回憶錄尤為珍貴。雖然不亞於最精巧的幻想作品,但留給後人的這些作品同樣引人入勝,並提供了法國中產階級的風俗習慣和性格的輪廓。

羅蘭夫人的獄中生活與創作。

 

處刑前夕

當羅蘭夫人走向生命的盡頭,明顯地察覺到命運的不可逆時,她經常毫不在乎地與她的獄友談論面臨死亡的事。只有在她想到她的丈夫和唯一的女兒時,她的情感佔了上風,她的堅毅才有時會減弱。

在她最終被拖到的革命法庭前,她站在那裡,平靜而自若。直到其中一位野蠻的法官,用侮辱她美德的問題引起她憤怒的眼淚,模糊了她的眼眶。在空洞的陰謀指控之後,死刑判決隨即而來,指控她危害法蘭西共和國的安全。

在審判當天,她穿著一件白色的裙子,象徵著她心靈的純潔。在獲得判決後,她帶著一種類似歡樂的輕快感,穿過監獄的大門,用一種富有表達性的手勢告訴她的同伴們:她被判處死刑。儘管那時她已經三十九歲,她的外表之美幾乎沒有受到損害。

處刑前夕的羅蘭夫人。

死刑到來

在刑場上,羅蘭夫人展現出一貫的勇氣。她在自由女神像前鞠躬並留下這些令人難忘的話:「哦,自由啊!多少罪行以你的名義犯下!」。

而之前一直躲藏起來的羅蘭先生,在聽到她的死訊後,離開了他的藏身之地,在一處公共道路旁自殺,這樣他所依賴、接待他的勇敢好客的朋友就不會受到連累。

Leading characters in French revolution這篇報導是對這位非凡女性價值的有力證明。而報導者也認為,如果吉倫特派運用她強而有力的意見,世界的自由就不會因為羅伯斯比爾的行為而受到阻礙。然而,她的黨派碰巧遭受不幸,因為在他們中唯一的女性——羅蘭夫人,超越了男人。

報導的結論。

總結

羅蘭夫人在法國大革命,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她的文化知識水平很高,也充滿了政治理想,與她的丈夫一同成為法國大革命政治運動的一份子。在大革命期間的言論和行動,以及最後的悲慘命運,體現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重要主題和價值觀:

  • 政治參與與女性權力:羅蘭夫人的政治參與,反映了當時女性在政治領域中爭取平等和參與的努力。羅蘭夫人不只和她的丈夫一同參與政治,她還常在政治文學領域大放異彩、針砭時事。雖然她的努力也同時招來了殺身之禍,但她的存在和活躍表現成為了討論女性權力、性別平等和參政權的重要人物之一。
  • 反專制和自由:羅蘭在她的名言之中表達了對於大革命進程中濫用「自由」概念的擔憂。名言同時強調自由的可貴,也警示後人在追尋自由的過程中,可能將會犯下錯誤和罪行。
  • 犧牲和在時代下對改革的迫切需求:羅蘭夫人的命運反映法國大革命時期許多具有政治抱負和理想的人所面臨的困境。羅蘭夫人因參與政治被捕,最終在斷頭台上結束了她的一生。她的犧牲成為了那些為捍衛理想和堅持價值觀的人的標竿。

 

資料來源:

  1. 18 Century Journals. “The Press”. https://www.18thcjournals.amdigital.co.uk/Documents/SearchDetails/Press?searchText=Roland&showSearchMessage=False&performingNewSearch=True#Snippits. Accessed August 30. 2023.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 戴宏錩/文章撰寫

歡迎申請免費試用 18 Century Journals資料庫 !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