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字:徐丹語
企劃製作: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我一直很喜歡舊建築。大約是高中、大學時期,在幾次和家人去歐洲的旅途中,我開始意識到建築風貌對整個城市的重要性。以歐洲國家來說,在悠久的歷史中,舊式建築一面經歷歲月洗禮,一面逐漸成為文化表現很重要的一環。
認真回想自己所長大的城市台北,有多少地方是小時候去過,但現在沒印象了?有多少地方是時常經過,卻從來沒好好注意?每次被人詢問:「台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總覺得難以回答。深刻反思之後,我開始以美學、文化、歷史背景,甚至是外來遊客的角度來找尋大台北地區中,一直都存在的老房子和古蹟,以及後來被改建成店家或是紀念館的舊建築。我想利用好天氣的週末,逐一走訪這些使人驚豔的地方。
殷海光故居
平日時常經過臺大、師大周邊,對這附近挺熟悉的。但某個週六下午,我卻在溫州街一帶遇見了一條陌生、幽靜的巷弄。那裡植物濃綠青翠,充滿濃厚的文藝學術氣息。
溫州街18巷16弄是條小小的巷子,兩側高高的牆後是日式建築群,靠近台大校區的舊房子是以前的教授宿舍。小巷子盡頭隱藏著一扇藍色木門,門牌上寫著「殷海光故居」,這裡是臺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先生在民國45年至民國58年的住處。整個地方為三角形的小庭院,房子位於右側,建於民國34年,是由青綠色雨淋板所建成的傳統日式建築;少見的色調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讓這棟房子在那一帶顯得特別亮眼。這樣的建築風格,我相信從前肯定有見過,只是很少停下腳步好好欣賞。
屋內展示著殷海光先生的相關介紹、一些簡易的傢具擺設、哲學作品和書籍。民國38年殷老師來台任教,也曾擔任《自由中國》雜誌的編輯與主筆,秉持著「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勇於褒貶時政,倡導反威權體制,是中國自由主義重要的代表人物。展示區中,有許多殷教授和家人的合照。在夫人殷夏君璐女士晚年的肖像照旁,是「殷海光全集」的文字介紹;該集收錄了殷海光從未被出版的著作,包含兩百二十二封早期寫給妻子的情書,相當浪漫。看到這裡,我眼睛瞬間一亮。身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認為文字記錄也是一種表現生活的方式,善用自己的文筆來傳達思想、情感,是多麽美的一件事,如同我感受、喜愛並捕捉這些舊建築一樣。踏出小庭院後,天色也漸漸暗了,藍色木門離我越來越遠,帶著寧靜的心情,我心滿意足的離開了溫州街。
經緯座標:25°01’27.1″N 121°31’55.1″E
殷海光故居@台灣新聞智慧網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