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紀圖書館創新轉型與前瞻趨勢》—— (4) 國家圖書館 曾淑賢館長

jQuery UI Accordion – Collapse content

國家圖書館 曾淑賢館長
蛻變與創生
我希望活化及擴展圖書館功能,不侷限於傳統角色;圖書館是厚植個人實力的終身學習場所,透過閱讀可安頓身心,無論外界如何,仍可悠然地沉澱在書香世界。
❝ 溫暖的人間四月天,帶著喜悅的好心情,漫步青翠、舒暢的中山南路。邁入現代建築風格的「國家圖書館」,拜訪熱情的館長,暢談她的創新與前瞻⋯⋯ ❞

受訪人:國家圖書館館長 曾淑賢
採訪人:王梅玲、鍾雪珍
攝  影:李育浚
校  閱:廖秀滿、彭慰
訪談地點:國家圖書館
訪談日期:2021 年 4 月 16 日

 

館長小檔案

曾任臺北市立圖書館館長、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並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也曾受孫運璿學術基金會頒授為對國家建設有重大貢獻之傑出公務人員。畢業於輔仁大學圖書館學系,於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赴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圖書館暨資訊科學研究所進修,之後取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士學位。1980年於中山科學研究院圖書館擔任資訊服務組館員,1984年起先後擔任臺北市立圖書館館員、主任等職。1987年轉任國民大會祕書資料組科長,1996年調升為國民大會資料處理組編纂。1998年5月起擔任臺北市立圖書館館長,至2009年7月卸任。2010年12月31日接掌國家圖書館館長迄今。

 

一、請館長說明當初為何參加貴館圖書館領導工作?何時加入?加入動機為何?

我正式上任是2010(民國99)年的最後一天。之前,某一周日我接到高層電話,詢問我是否有意願接下國家圖書館工作?我覺得我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工作成果有被看到,上級肯定我可勝任這一職位。當時的公共圖書館還沒發展得很完善,可落實很多經營理念與滿足使用者期待。所以,北市圖首創了許多第一,我很有成就感,這份成績也被認可。因此,當國家圖書館有職缺時,長官會來詢問我的意願。最後,我也想有更大的突破,就歡喜接受到國家圖書館任職。

二、請您談談貴館近兩年的重要成果?主要經營目標為何?原因為何?

主要的經營目標是之前提出的黃金十年、六大願景及發展策略。以「卓越化」、「專業化」、「數位化」、「國際化」、「多元化」和「人性化」為主軸。近年來,國家圖書館的發展也是按這策略進行。我認為自上任以來,黃金十年發展策略都有成功地實施。

國家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不同,除要承襲過去傳統的角色與任務外,如何更能發揮或發揚其他的功能?尤其是在古籍、文物保存部分的任務,是獨特的角色。目前,國家圖書館最有價值的特藏是與故宮一起遷運來臺的古籍文獻資料。此外,已陸續在海外設置34 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幫助臺灣與世界各國做更多的學術外交。早期國家圖書館的善本古籍以完好保存為主,不輕易示人。但畢竟寶藏放在庫房裡,是死的,要如何活化古籍?產生更多價值?所以,圖書館一定要更開放。例如,將古籍送到臺北國際書展公開展覽時,有很多老同事都感到很震驚,因為這是之前沒有做過的。早期,館員是保守的,認為外展會損毀古籍。所以,我認為要先做好館員的心理建設與再教育是重要的。

在館藏活化部分,可透過策展作為教材加值運用,及協助國際上的學術交流;讓古人的智慧可被更多人看見,及被使用是很重要的。國家圖書館當時是很傳統的,以服務學術人員為主,很多館員認為為什麼我們要去做策展、活化?例如,2019 年與佛光山合作舉辦「穿越時空‧法寶再現─佛經寫本與刻本特展」,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出國家圖書館的珍貴典藏,就吸引70 萬人次的參觀量。因為,今日透過數位科技在網路上就很容易取得資訊,大眾不再需要到實體的圖書館。然而,透過古籍文獻的出走與策展,創造了新型態的曝光機會與價值,也彰顯國家圖書館保存古籍的重要功能。這些創新作法是圖書館在經營上運用更開放、更多元的方式,吸引民眾來利用及欣賞圖書館的館藏,同時也可產生一些知識的價值與競爭力。

推動公共圖書館發展部分,翻轉公共圖書館是這幾年的重點工作。根據〈圖書館法〉,國家圖書館有推動及輔導全國各類型圖書館發展的任務。過去,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借書場所,也是閱讀流行性刊物的地方。民眾很難理解,公共圖書館對於臺灣的競爭力,能產生什麼價值?所以,必須要翻轉館藏的質與量,翻轉圖書館的體制、運作的方式,及翻轉館員的思維。國家圖書館透過與教育部爭取經費,進行許多更新公共圖書館的計畫。例如,閱讀植根計畫、空間改造、閱讀推廣、館藏充實等,這些都是這兩年建構合作共享的公共圖書館體制。

透過各項公共圖書館相關計畫帶動鄉鎮圖書館發展,希望建構一種新架構與新力量,由縣市圖書館帶動及改善鄉鎮圖書館體質。藉由這些計畫,讓縣市首長重視及願意投注更多經費建設圖書館。令人開心的是,這幾年已有明顯改善,各縣市首長大都願意把錢投資在建設新圖書館。例如,高雄市立圖書館開始舉辦展覽,圖書館的照片在高雄捷運地下街展示,民眾先對這件事有所期待,使得政府願意投資更多經費在圖書館建設上。之後,是新北市新總館,臺東、宜蘭、花蓮、雲林都規劃蓋新館舍。希望22 縣市都能有一個新的總館建築空間,一起創造美好的未來想像。

三、請您談談貴館有哪些創新作法?制定哪些重要推動策略?

創新部分最主要是建設一個國家圖書館的新南部分館,現已完成規劃,預計年底開工。希望新館不只是一棟建築,是擴大功能,整合世界各國圖書館服務新趨勢,可帶動臺灣圖書館的進步。期待新館具有示範功能,讓圖書館成為一個知識文化、學習、體驗、合作的多功能場域。另外,希望也成為培育全國公共圖書館員的創新基地。有任何實驗性的做法,可在新館先經由共同討論及設計。例如,用設計思考的方式將計畫設計出來落實,再推動到全國。希望未來新館可扮演一個基地的功能,有利於推廣創新服務。

例如,國家圖書館這兩年推廣「閱讀起步走」政策,是針對嬰幼兒閱讀。現在可能只先買書,設一個專區,是投入嬰幼兒閱讀的實現。所謂的早期素養(Early Literacy),針對幼齡兒童聽說讀寫,設計活動,必需先協助及培育館員的閱讀素養。所以,以課程、工作坊方式,對館員先實施教育訓練;之後也可共同設計出一些模式,如在臺南市立圖書館舉辦示範觀摩,再讓各館實施。這是一個新嘗試,希望未來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能扮演實驗基地的角色。

南部分館的館舍空間部分,其中5 分之2 是做為南部分館以及創新中心,5 分之3 則是做為全國聯合典藏中心及全國數位物件保存中心,採用自動倉儲方式。現今,全國有很多各類型圖書館的舊籍缺乏典藏空間,舊籍會因使用率低被淘汰掉。所以,會有很多有價值的圖書從此流失掉,希望至少要保留一本在國家圖書館。例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元代作品,人類印刷史上第一本朱墨雙色套印的金剛經,現在是孤本,全世界唯一的一本保留在國圖。未來,不能連一本都沒保留下來。尤其,面臨數位化時代,實體書更難被保存下來;一體兩面,數位版也能緩解儲藏空間不足的問題。

有關典藏部分,除了紙本資源之外,數位資源的保存更重要。因為如果出版社停業時,電子出版檔案沒被保存下來,這個檔案就流失了。如果是載體的問題,例如,舊的Betamax 與VHS,現在根本沒有機器可觀看。所以一定要有保存的空間,甚至還要再轉換成新載體。因此,未來的分館會建設一個數位物件保存中心。

近年,也積極推動數位學習業務,因為covid-19 疫情,學習方式與策略都有所改變。國家圖書館加強線上會議與講座的發展,擴大數位學習平台功能。原有的遠距學園系統,只有錄製課程影片功能。近年考慮採用直播方式,直播室也建置完成,加強即時性及互動的學習功能。

科技部分,國家圖書館與其他圖書館持續都有合作計畫的進行。例如,與政大的陳志銘老師在通用系統方面的合作,與臺大的陳光華老師在Linked Data 方面合作,與師大曾元顯老師有AI 方面合作。我認為這些都是新嘗試,用新的科技來提升資料保存、資料檢索、資料運用都更方便。

策略部分,是按照國家圖書館2021-2030 策略計畫進行。國家圖書館必需兼顧全國圖書館的整體發展,不可只專注一個方向。例如,館藏、公共圖書館、數位科技等單一面向。我認為創新不一定要使用新數位科技,方法是很多元的。

四、請您談談貴館有哪些重大改變(館藏、空間、服務、系統、活動)?有哪些轉型?

館藏部分,臺灣的出版品送存會持續辦理,這幾年加強蒐藏西文資源及電子資源,類型主要是漢學以及臺灣人在國外的出版品。海外佚存古籍與敦煌遺書微縮資料、歐美各國有關漢學研究之博士論文,以及大陸地區出版之文史哲各類學術性書刊資料等,目前藏書近20 萬冊/件。另外舊籍、期刊、報紙等資料的數位化也在持續進行,並建置為可供檢索運用之線上平臺,以數位形式呈現各類型館藏內容。

館舍空間部分, 因為國家圖書館有外牆過舊, 及內部空間不足狀況。藉由外牆改善及門面形象再造, 改善圖書館外牆飾面。同時, 也進行入口意象的改造。例如,改善圖書館正門、閱覽大廳屋頂、藝文中心、自修室、行政區等。

內部空間部分, 原有的空間設計已無法支援圖書館新服務的需求。例如,計畫進行音樂療癒等內容的創新服務,舊空間無法運作。所以,國家圖書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合作,以「文學立體化」概念,推出許多不同形式的公益展演,共同為文化傳播開啟新趨勢。因活動需要多媒體設備,原本地下一樓演講廳不敷使用,藉由趨勢教育基金會提出演講廳設備的改善精進計畫,改造為多功能展演廳。

原本設計的演講廳是容納500 人,但不會每次都有如此多觀眾,不如改造成適合演講、誦詩、戲劇、音樂會,甚至傳統戲曲演出的多功能場地。改造舞臺,加深拓寬舞臺,提供燈光與設備,成為更適合表演的空間,也提供戲曲學院的練習空間。例如,現今演出《拾玉鐲》、《小商河》等表演節目。透過這些空間改造可培養民眾的藝文欣賞素養,民眾可有更多新鮮體驗。因此,本館要積極做相當程度的轉型,成為民眾的生活體驗中心。

五、請您談談21 世紀圖書館事業有哪些價值?您的圖書館對於讀者具有哪些價值?貴館是否定期評鑑或進行滿意度調查,請說明?

有關圖書館的價值,過去只是讀書或是借閱的地方,現在應該讓圖書館可產生文化傳承的力量,促進國家進步及社會安定的力量。希望圖書館可提高臺灣知識競爭的力量,也成為個人身心安頓的場所。例如,外面的環境非常紛擾,國圖外面陳情、抗議遊行非常多。但是,同時在國家圖書館也辦理講座與活動。在外面非常紛擾的時候,圖書館仍有一股安定力量,吸引很多民眾進入學習、聽講,身心獲得安頓。

過去, 不敢說圖書館對於臺灣知識經濟會有什麼貢獻?但在許多人失業或企業找不到人力時,圖書館透過開設相關教育講座或活動,讓這些有需求的人來利用圖書館資源,指導他們利用圖書館資料。例如,有人想開早午餐店,店面選在臺北的哪一個地方?如何獲得資料?如何評估?圖書館可指導他利用相關資料去找到合適的店面分布點,可透過博碩士論文系統找尋民眾早餐習慣相關研究資訊。先獲得這些資訊,之後再來判斷與評估。也可查詢國外資料,有跨國經營資訊。

有關21 世紀公共圖書館事業未來要走向什麼樣的價值?我認為臺灣的公共圖書館是個人厚植實力的一個終身學習場所。近來,歐洲國家有很多優秀、創新的公共圖書館希望透過參訪歐洲,進而應用在我國的建設上。然而,歐洲公共圖書館事業主流是創客空間,需要很多高級指導員的協助;但臺灣的圖書館可能只學到買幾種設備,很難做好這一新興服務的相關準備工作。因此,上面有特別提到南部分館要有一項實驗基地的新功能。

目前公共圖書館的滿意度調查及評鑑不是每年都會做。國家圖書館不久前於2021 年3 月19 日公布《109 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做為一種評鑑方式,展現各縣市的閱讀力增長情形及圖書借閱排行榜。現在不用有壓力的評鑑方式,而是採取鼓勵方式進行。創造各縣市之間的良性競爭,可影響縣市首長在該縣市圖書館館藏經費上面加碼。目前,各縣市首長都很重視這一部分的發展。2021 年,也會進行「圖書館事業貢獻獎」評獎來促進圖書館的發展。

六、請您談談未來3-5 年圖書館事業會有哪些前瞻趨勢?

因為covid-19 疫情影響,國內外圖書館發展的趨勢都發生很大改變。原本圖書館以成為民眾的聚會中心為目標發展,試圖把圖書館打造成four spaces,也就是圖書館包含:靈感空間(inspiration space)、學習空間(learning space)、會議空間(meeting space)、表演空間(performative space)。但是,因應疫情避免群聚,就不得不轉換成其他發展形勢,比如加大座位間的間隔,或專注在線上、數位的服務;其中包括發展更多的電子資源、線上課程與線上會議的比重增加。但相信疫情平緩後,圖書館會回到原本的four spaces 發展趨勢,否則圖書館實體空間的價值就沒有意義了。

隨電子資源、線上服務的發展,現在許多民眾降低去圖書館意願。越來越多外送服務,例如foodpanda 等,民眾出門意願越來越低。圖書館要如何營造一個新的價值來吸引讀者上門?否則實體的圖書館可能要關門,希望圖書館可提供人與人之間相遇、交友、學習、創造靈感的空間,符合four spaces 的理念。

臺灣疫情狀況與國外不同,各圖書館積極發展其實體活動與空間再造,朝電子資源、線上服務、遠距課程方向做重點發展。另外,臺灣各縣市公共圖書館新館的館舍設計發展方向也是以four spaces 為重點。有關加強館員的職能與素養之培訓,更能承擔新興空間的圖書館新服務,也能順利提升讀者的圖書館素養,引導讀者利用圖書館資源。這方面歐洲的圖書館員已有較充足的準備,但國內還需要更充足的訓練與支援。

七、請您談談因應未來圖書館前瞻趨勢,貴館有哪些新的發展計畫?

為因應未來發展趨勢,國家圖書館已規劃新的2021 年十年策略。國家圖書館針對公共圖書館館員開設教育訓練相關課程,主要分為基礎班與進階班,從前是請各公共圖書館員到國圖上課,現在改採由國圖主動到全國各縣市開班授課,減輕各地館員交通上的時間與經濟壓力。同時改變授課方式,改採工作坊,由館員互相討論、實作的形式進行。也邀請各領域人才授課,例如企業識別,讓館員吸收不同的知識。持續獎勵同仁自行研究,2017 年度總計17 篇自行研究報告,可做為推動館務參考。

為協助館員的進修與學習,國圖開設遠距學園的數位學習平台。與圖書資訊學專業學會、各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各類型圖書館、教育單位、政府單位合作,開發數位教學課程造福各界。

期待南部分館之建設,可再發揮及延伸國家圖書館的法定任務與屬性。包含圖書資訊專業發展基地、圖書館服務創新育成中心、圖書文獻保存及修復實驗中心,以及本土兒童及青少年文學史料中心等4 項服務功能。打造成知識服務殿堂、提供完善典藏環境、建構創新專業服務及創造附加價值、可帶動區域發展等四大目標進行,來因應將來圖書館發展趨勢的變化以及減緩典藏空間的壓力。

為帶動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整合與服務發展,2015 年完成全國北、中、南、東四區4 個區域資源中心及8 個分區資源中心的設置。2016 年底建置「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源共享服務平臺」。2017 年6 月開始提供資源中心圖書資料運送服務,並於12 月啟動超商借還書服務,這些計畫都希望帶動圖書資源流通整體效能,提高圖書館資源的使用。

八、請您談談國家圖書館這幾年的創新是如何做到?

有關創新,第一是要改變館員的想法。因國家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任務不同,常需舉辦學術與專業的講座,為推動這些創新服務與活動,館員必需增加工作量及加班。如果能讓館員在服務讀者時,感受來自讀者的回饋,可接受到專業的成就感及價值感,就會心甘情願主動進行創新,自動投入工作。

第二是配合讀者需求去做創新,產生新的圖書館價值。創新要因應社會的需要而推動,否則光依靠新科技推出服務,不見得貼近民眾需要。例如,看到整個社會行動科技的改變,現在手機很方便,圖書館不得不翻轉,迎合民眾的使用習慣,推廣行動服務。

第三是透過閱讀來彰顯圖書館的重要價值。閱讀是一種包裝,讓讀者覺得圖書館很重要,藉由營造閱讀氛圍以學習、獲得知識,提升文化與學習,來支援民眾生活與工作。同時,圖書館也對臺灣社會做更多服務,創造圖書館在閱讀上所扮演的角色。藉由每年公布的城市閱讀力,就可產生這種效果。

第四是如上所提的身心靈安定很重要,偏重在功用性的閱讀上面,當然也很好,可直接滿足工作生活上的需求。但是,閱讀除了滿足就業需求,也應增加文化素養,產生安定心靈的力量,這些都是圖書館閱讀的功能。

九、請曾館長談論您新出版的《圖書館事業綜論》一書,是如何構思的?

《圖書館事業綜論》內容共有11 章,包括圖書館政策及補助計畫、北歐國家圖書館發展趨勢、圖書館創新服務、國際交流合作、送存制度、資料典藏的設施、閱讀推廣、文創、加值等相關實務。主要分為政策篇、館藏篇、合作篇、推廣篇、創新篇,但曾淑賢館長認為還有很多圖書館事業的內容未寫入。

本書聚焦在圖書館的政策面上,在實務面上還有許多內容因為篇幅有限不能寫入。例如圖書館的新設計、新服務的規劃與實驗等內容。其他內容應該會放到下一本新書中,包括圖書館的轉型與館員的增能。

我希望透過國外圖書館參訪經驗,與國內圖書館的發展做比較。國外部分,參觀新加坡的圖書館後,認為臺灣圖書館較能達標,有很多想法可給國內參考。例如,新加坡每十年訂定一次國家發展目標,圖書館也會配合與國家政策併進,例如2010 年是知識經濟,2020 是訂定2030 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芬蘭的圖書館也值得參考,臺灣部分縣市首長去參觀芬蘭的圖書館後,希望國內的圖書館也可發展成那樣子。但我認為有難度,主要原因是芬蘭館員能力較高,且民眾素養也較高,當然能做得很好。值得借鏡的是赫爾辛基的中央圖書館之經營方式,透過給予讀者更多的公共空間如餐廳、開放空間、電影院、創客空間等。讓讀者自行發掘更多的知識與價值,提供人與人交流空間,提升民眾閱讀習慣與人文素養。

此外,2018 年政府已經正式頒布「2030 雙語國家發展藍圖」政策,期許全國圖書館同道應積極關注及配合國家發展政策及趨勢,同心合作。一起投入提升國民英語力,及增加國際競爭力的優質國民。

 

結語
我希望圖書館能永續創新、與時俱進。透過不停止的翻轉,產生每一個時代應有的新價值。期盼圖書館扮演每一個人厚植實力的終身學習場所,持續推動各式閱讀及多元活動,成為人民安定身心的磐石與聖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