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百餘年前,中國自由主義發軔的近代,報刊徵婚廣告、婚姻介紹所等已為青年男女提供了自由婚戀的平臺。
在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婚戀之事已不局限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中國傳統的“六禮”。集合了大解放、大激昂、大變革、大動盪的時代開啟了多種婚戀觀和婚戀文化雜糅並存的模式。而我們眼中的“國學大師”更是勇開先鋒,尋找自己的專屬愛情。大師章太炎與他的“藥妻”湯國梨就是這樣的一對。
國學大師的徵婚廣告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出生于浙江余杭一戶書香門第,是近代中國中西匯通所造就的著名國學大師。民主主義革命家,同時也是深諳西學的學者。曾入杭州詁經精舍,師從學者俞樾習經史,後參與維新運動,於1902年與孫中山訂交於日本,並參加光復會和同盟會,被魯迅譽為“有學問的革命家”。作為當時的精神領袖,他門下不乏國手。當時的北大諸多知名教授如黃侃、朱希祖、錢玄同、魯迅、沈兼士等都出自章太炎的門下。章太炎性格之絹狂桀驁,更是眾所周知。
章太炎的第一次婚姻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於1892年與海鹽王氏成婚。在生育了三個女兒之後,王氏於1903年病故。王氏去世後,章太炎孑然一身。這位特立獨行的大師在40多歲時候,公開了自己的擇偶條件:
“人之娶妻當飯吃,我之娶妻當藥用。兩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適合者為北方女子,廣東女子言語不通,如外國人,那是最不敢當的”。
之後,他又通過媒體,公開發佈了徵婚啟示:
“一須文理通順,能作短篇;二須大家閨秀;三須有服從性質,不染習氣”。
從章太炎的徵婚條件可以看出,他一方面需要對方能通文理,舉止大方,符合新思想對女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對方出身名門、溫婉順從,符合傳統思想對女性的要求。
校園“皇后”湯國梨
滿足章太炎所列條件之人是何女子呢?
章太炎的第二任夫人湯國梨,浙江吳興才女,生性賢淑,擅長作詩填。1905年進入上海務本女校學習。1907年,畢業後回家鄉任吳興女子學堂國文教員、舍監、校長。四年後,湯國梨重返上海,籌款創辦了上海神州女校和《神州女報》,用於教育學生和宣傳革命。
湯國梨自幼聰明伶俐,天生麗質。在上海務本女校讀書的時候,就因其過人的才華和出眾的容貌,成為數百位女同學中的佼佼者,被譽為務本女學的“皇后”。正因此,這位校園“皇后”眼光很高,不肯輕易“低就”,年過30還未尋覓到佳偶。湯國梨與章太炎結識於1913年,最初,對於她對章太炎並不滿意,曾直率地評價他:
“對一個女青年來說,有幾點是不合要求的:一,其貌不揚;二,年齡太大,他長我十五歲;三,很窮。”
好在二人精神境界相合,湯國梨也更看重章太炎的人品才學和國學元老的身份,這段姻緣遂得玉成。縱觀章太炎再婚後的人生可以發現,這則徵婚的定位是非常精准的。在之後漫長的歲月中,正是這位“藥妻”屢次在他危難之時給了他莫大的支持與慰藉。她的堅守隱忍,給予了章太炎最得力的支撐。
哈同花園裡的婚禮
1913年六月十五日,44歲的章太炎與時年30歲的湯國梨在上海著名的哈同花園舉辦了盛大婚禮。婚禮一改傳統婚禮的面貌,成為當時文人志士間的一大盛事。來賓中有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革命人士、蔡元培等文人,也有園主哈同夫婦等滬上名商。婚禮由蔡元培為證婚人。婚禮男女來賓達2000餘人。
蔡元培:從大男子主義到新大男子主義
開北大「學術」與「自由」之風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一生經歷了三次婚姻,有三任夫人,第一任夫人王昭,第二任夫人黃仲玉,第三任夫人周峻。
國學大師的第一次婚姻
接受儒家傳統教育順利走上科舉之路的蔡元培,在中舉之後,聽從家中安排,與大家閨秀王昭結婚。遵從傳統習俗,二人在婚禮之前並未謀面。蔡元培生性豪放,不拘小節,有點大男子主義;王昭有潔癖,勤儉持家。婚後幾年,兩人格格不入,不斷上演“家庭生活劇”。但在接觸西方新思想的過程中,蔡元培重新思考了女權問題,也重新審視了夫妻關係。他開始幫助王昭打破傳統社會加諸婦女的精神枷鎖,鼓勵她放天足,努力進行夫妻間的平等交流。二人世界也漸入佳境;遺憾的是王昭過早離世,蔡元培面臨續弦的選擇。
驚世駭俗徵婚範本
時年33歲的蔡元培,風華正茂,是當時的學術界男神,為他作伐續弦的人絡繹不絕。經歷過第一次婚姻的蔡元培公佈了一則“徵婚廣告”,不僅對女方提出要求,而且對男方也進行了約束,完全可以當做平等婚姻的範本。
一、須不纏足;二、須識字;三、男不娶妾;四、男死後,女可再嫁;五、夫婦如不洽,可以離婚。
可以看出,彼時蔡元培的大男子主義已昇華為“新大男子主義”,愛老婆、愛家庭、沉穩、果斷、理智、可靠、心理陽光,充滿了強烈的男性責任感。於是,蔡元培的第二任妻子黃仲玉,走進了他的生活。
第二次姻緣,緣起於一幅畫。1901年的某一天,蔡元培應邀去朋友家做客,偶然得見黃仲玉的一幅工筆畫,畫作線條秀麗,頗有功底。隨後,他得知作畫之人黃仲玉乃江西名士黃爾軒之女。而且這位黃小姐未纏足、識字、擅書畫,為人孝順,完全符合他的擇偶要求。蔡元培就請朋友從中撮合,去黃家提親。兩人一見如故,成就了這段教科書一般的婚姻。婚後二人夫唱婦隨,生活融洽,相敬如賓。然而,1920年,在蔡元培赴歐洲考察之時,黃仲玉病逝於北京。黃仲玉病逝之後,蔡元培非常悲痛,寫下《祭亡妻黃仲玉》一文,愛之深而自責之切溢於言表。由於日常工作纏身,無暇顧及生活,年過50的蔡元培為自己開出了第二份”徵婚廣告”:
第一、 需具有相當的文化素質;第二、年齡需略大;第三、能熟諳英文,可以成為研究助手。
這三點要求目標更為明確,可以看出蔡元培不僅在尋找生活伴侶,更希望能得到一位得力助手。這次,走進他的生活的是畢業于上海愛國女校的周峻。
上海愛國女校由蔡元培創辦,周峻在求學期間時常聆聽蔡元培的講座,仰慕不已。她直到33歲還沒有結婚,和蔡元培相差24歲。二人相識後,很快按照師生戀的劇本順利的步入婚姻。1923年,他們在蘇州留園舉辦了現代文明式的婚禮,然後歐洲的蜜月之旅,浪漫節奏與年輕人並無二致。周峻在相夫教子之餘,攻讀西洋美術課程,她把這份遲來的愛傾注在《蔡元培半身像》中,而蔡元培則在上面題詩一首,“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歡迎申請免費試用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