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珮瑛 教授
臺灣大學 農業經濟學系
「寫好一篇論文」和「寫一篇好論文」意思明顯不同,前者著重過程、後者為結果取向。雖然好的過程、未必有滿意的成果,但未經訓練的過程、成果確定不佳。一般碩博士生都寄望寫一篇好論文,然絕大多數卻不知該如何寫好一篇論文?
學生寫學位論文經常以自身相當有限的生活經驗與觀察,採刪除方式「檢選」自己相對不厭惡的範疇,樂觀、莫名的在範疇中「選定」一個可能已有答案但不知緣故,或沒有答案但純然為寫論文而想像出的對象作為題目。既是想像、經常是天馬行空,加上名為單純、實則貧乏的生活經驗,對世界與社會看似貼近熱絡、實則遙遠冷漠的態度,即便絞盡腦汁、窮盡洪荒之力,至多僅是將素人探索者之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日復一日,繞了三個月猶如小狗咬自己尾巴,不斷在原地打轉。此一普遍的現象讓人好奇,學生似乎沒有得自寫論文前任何課程的激發,又既已「選定」看似可成論文的題目,也當以為自己是全世界唯一有此好奇者。似乎不知此一好奇早在二十年前已為人解決,在學生繞了三個月後告訴他們此一事實,學生認為打壞了他原本美好的想像。然而,如不提醒,再過三個月,僅是改變咬尾巴的方向。此種現象主要是來自我們的教育方式,我們的學生習慣在既定範疇下學習,老師不上課美其名為自主學習,然完全沒有指引、有自主絕無學習。
寫論文是需要諸多的自主學習,然學習對象由何而來、方式該如何?學習對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指導老師,然指導老師非萬能,其他老師未必樂意。學生經常忽略的就是可以請教不受時間、空間、文字限制的他人之研究成果,這些就是現存的各色文獻。研究型大學經常號稱藏書多少、電子化後也常吹捧有多少種資料庫,令人懷疑的是學校是否確實掌握學生對這些資源的使用情形與熟識程度?
學生寫碩博士學位論文時基本上已近入求學的尾聲,在此之前,絕大部分的科系所,諸多課程都會要求學生寫篇幅大小不一的期末報告,唯一的要求就是在A課程所寫的題目必須和A課有關,其他任由學生發揮。因此,四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下來,到了寫學位論文關頭,學生其實並不知不受時間、空間、文字限制的其他人之研究成果,在何處、如何有系統的找尋!頂多是在Google裡大海撈針一番。以致於學生為了學位論文以貧乏的個人經驗所想像的題目,全然無法掌握相關議題探討的進展?當然更不知即便找到類似、甚而相同的題目,原所想像的題目是否將化為泡沫?
學生當知道,各式文獻既是前人探索的成果,可以用來協助我們校準所想像的問題是否確實為一個可探討的議題;如果不是,問題該如何校正得更明確、更有意義;如別人已探討過、你再探索一次的差異或意義為何?亦即你必須明白寫出你寫此論文確實要達成什麼目的?再者,在明確、有意義的目的下,該如何達成相關目的,過去解決、達成目的之方式、過程有可改正挑戰的空間嗎?而達成目的如需數據資料,該如何產生?再來,你才需要擔心關切你該如何分析數據的技巧;最後,走了一遭、你該清楚明白告訴人家、你由所認定有意義的議題到底發現了什麼?
這一整個過程,我們的學生最弱的一環就是如何合理化、明確寫出自己所要探索議題的意義,也就是整個流程的第一步。此一問題的存在仍與我們的教育方式有關,我們的學生既然習慣在特定範疇下學習,特定範疇自然被聯想成必有標準答案。別人沒有的觀點、不敢有;別人沒說明的、不敢說;別人沒用過的、更不敢用,基本上我們的學生不擅於說理、說服與說故事,由此顯示為提升一個學歷的修課、考試與論文似乎成為各自獨立毫不相關的工作。又更矛盾的是,既然要採別人的觀點、說明與用法,卻又不知何處去找尋這些人?這些人可能在不同的時間,散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既然你不可能一一找到這些人,然他們自覺曾探討過而值得別人分享的成果都已紀錄在文獻上。因此,有系統找出這些文獻、消化以成為論文養分來源,是打開論文關卡的第一步工作,關卡打通,你才能得知你的論文與過去之差異,以能凸顯你的探索在文獻上可能創造出的價值。
別人的研究成果既是散落在世界不同角落,勢必就是以不同的文字記載,在無可閃避需閱讀文獻的情況下,學生下一步則是巧合的正好都閱讀繁體中文文獻。建議擴大範圍,簡體中文首被納入,因他不認為西方月亮比較圓。此對於口口聲聲國際化、全球化的臺灣,且自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正式上英語課恐是極大諷刺!誠然,國際化未必僅是英語化,然學校正式上英語課如此長的年限都令學生心生畏懼,真能閱讀其他語言文獻僅是證明補習班勝於學校的英語教學罷了。
完成一篇碩博士論文需經過發現問題、確認問題意義、解決問題至問題解決後結果的詮釋,是訓練學生當學者?對博士生或許是,然對相對大比例屬於碩士的研究生,是相當不務實的想法。既是如此,何需勞煩講這麼多?試想,這些不正是我們進行一般事物,由發現問題後所需的一連串過程?多了一個學位,執行這些過程是否當表現出訓練有素的樣態?當你初進入職場,你所需負責的工作,相對是屬於周而復始的慣性類型,這是最容易為人工智慧取代的一環。當然你也可能是負責找出需要且值得解決課題的人。多寫了篇學位論文所經歷的過程,是一個讓你可以帶著離開校園的能力,也是可以讓你成為不被人工智慧取代的智慧(真)人。
(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