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盛會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舉辦的「全國學術電子資訊共享聯盟 CONsortium on Core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Taiwan (CONCERT) 2020年國際研討會」於11月12、13日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宏裕科技研究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行。
時值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尚未止息下,CONCERT林孟玲計劃主持人與其團隊費心安排了兩天期多場次,會員們關心的最新議題;包括AI的挑戰與機會、後疫情時代的新型態教學、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災難發生後所學到的事、COVID-19疫情後圖書館的影響與新服務…等主題,由講者發表精闢演講及討論。多位應主辦單位邀請的海外演講學者/專家以國際視訊連線方式進行。現場另有22家知名的資料庫廠商配合展示說明。漢珍數位圖書代表美國標準普爾(S&P)及臺灣天下雜誌群之資料庫產品參與此項盛會,美國ProQuest亦有專門展位。
CONCERT貢獻
CONCERT的會員來自於大學、科技大學、學院、專科學校、研究機構、政府機關及公共圖書館。成立要點為引進國內外資料庫最優惠價格,節省各會員之採購經費與人力,提供會員所需之教育訓練。資料庫廠商大多來自於國外數位出版機構,內容包括電子期刊、全文資料庫、索摘資料庫、參考工具資料庫…等。CONCERT與廠商有對接的窗口,可迅速掌握會員需求。(註一)
目前CONCERT引進約45個資料庫系統(約116項資料庫)及5個全國學術版(NAL)。可以說已涵蓋並提供全臺灣高教、研究機構、公圖及部分政府部門的師生、讀者、圖書館員及公務員,協助徵集電子資源並提昇各單位經費與資源運用效益。
AI科技人 杜奕瑾
本次年會特別邀請到一位優秀知名的科技人杜奕瑾先生,擔任首位演講者,主題是「迎向AI的挑戰與機會」。杜先生是臺灣高雄市人,現年45歲,20多年前就讀臺大資工系二年級時,就在宿舍內用一臺486電腦,以Linux作業系統架設了BBS站批踢踢(PTT),推展自由軟體。至今PTT鄉民形成的網路文化與評論影響了臺灣的社會發展。
杜奕瑾先生2003年赴美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延攬任職,隨後又在微軟公司人工智慧(AI)部門工作多年,並擔任亞太區研究總監。2017年3月他在回到臺灣後創立非政府(NGO)非營利(NPO)導向的臺灣人工智慧研究室(Taiwan AI Labs),希望以臺灣的創意及體驗,培養臺灣的軟體實力行銷國際。他在演講中提及早于1994年,臺灣第一個搜尋引擎就由陳正然開發出來並成立蕃薯藤網站,而1998年,Google才以搜尋引擎為基礎在美國成立公司,當時Google的創辦人與臺灣蕃薯藤即有切磋交流。
他在大學時期,就參與過學校承辦的「國家數位典藏計畫」與「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這次是他出社會後首度在圖書館界相關領域的演講。而PTT網站成立至今25年,在非營利基礎下仍持續運作,已是一個奇蹟! 在演講前一週的11月4日,他所創辦的臺灣AI Labs才與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合作啟動「臺灣聯合學習醫療聯盟」,目標是加速臺灣醫療之發展,建立最合宜國人使用的醫療AI。他說明精準醫療是透過醫療的大數據,加上人工智慧的技術,依照患者的狀況,分析所有醫療論文(數萬篇)後,可以給于治療的參考與建議。而精準行銷、口碑行銷也是依賴AI演算法的技術。AI如今已經可以自行寫出故事,也可以創造一個新的臉孔,主要就是收集到大量的文字、圖片並加以AI處理後即可產出新的應用。(註二)
軟體/內容當受重視
臺灣當前的經濟結構仍以硬體/製造為主要思維,是屬於剛性的競爭力。但觀諸美國已當紅一段時間的F4(亞馬遜、微軟、Google、臉書),甚至Apple及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公司莫不以軟體/系統,藉由整合或聯結別人眾多廠家的產品/內容,壯大自己。全球科技產業的領頭羊,已從硬體製造業轉為軟體巨擘了。
人工智慧(AI),杜奕瑾認為會取代搜尋引擎,領導下一波的科技革命而成為主流。臺灣有許多頂尖的軟體人才,但可惜均為外商大公司所用而分散世界各地。有智慧、有理想,也希望為臺灣做些事的科技人,個性謙虛低調如杜奕瑾者;政府與科技產業有識者應創造良好有利的政策及發展環境,才能讓這些人才發揮所長,為臺灣的未來再不斷開出新路。
產官學各方受益
CONCERT本屆年會為臺灣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及參展廠商的來賓/與會者提供前瞻性、未來性的觀點、視野與討論。是一項難得的學習、聆聽、互動、思考、分享盛會。(註三)
(註一) 資料參考自CONCERT官網 http://concert.stpi.narl.org.tw/
(註二) 部份資料參考自Taiwan AI Labs官網 https://ailabs.tw/ 及維基百科
(註三) 2020年CONCERT年會官網 https://concert.stpi.narl.org.tw/year2020/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