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商學領域研究人員所熟知的Compustat數據以及Capital IQ 資料庫,多年來在國內外實證研究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S&P Global 公司也陸續發展相關ESG數據、全球貿易供應鏈數據以及FIG金融機構財務數據,期望邀請學術研究者與各位分享應用於學術領域之最新議題,並由S&P Global公司的專家對旗下各資料庫的應用研究做更進一步的說明。
漢珍數位圖書公司與標普全球市場財智公司合作,於5月25日(四)臺北W飯店舉辦S&P Global 【ESG 國際浪潮在全球永續發展之研究 研討會】,邀請海內外學界菁英及業界專家演講,期盼透過研討會之交流與分享,有助於研究者更進一步了解如何應用S&P Capital IQ Pro資料庫以及財務數據,並滿足各位在研究與教學方面的需求。
首先,很榮幸邀請標普全球市場財智公司樂奕彤業務總監致詞。樂總監表示隨著市場對ESG關注度的提升,過去這一年許多學術研究圍繞在環境、碳排放、ESG評分、氣候風險、自然風險等永續議題上,對ESG數據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樂總監希望藉由這次的研討會,了解學術研究的方向與需求,標普亦會分享近年的發展與經驗,希望能對各位的研究有所助益。
接著,由漢珍數位圖書關雅茹副總經理致詞。關副總提到漢珍與標普合作長達20多年之久,自最初光碟RI平台開始,協助在臺灣的資料庫推廣,由於財金及會計學門屬科技部重視、支持並在有關教授爭取下,同意給予學校部分補助,減輕學校每年訂購資料庫之負擔。2019年,標普將資料移轉至Capital IQ線上平台,數據資料的取得更為即時,並於近年升級系統,推出Capital IQ Pro平台,收錄更多元的內容,如熱門的ESG數據等。最後,關副總表示很榮幸邀請到諸位講者,並感謝標普公司對學術界與漢珍的支持。
本次研討會的第一場演講是由香港城市大學劉朔助理教授(Dr. Will Liu)所進行的「S&P金融機構財務及ESG數據在學術研究中的價值」(The Value of S&P Data Solutions in Empirical Research : FIG and Trucost)。劉老師在這場演講中,分享了「FIG」與「Trucost」這兩個資料庫中的數據,是如何幫助他進行學術研究。
首先來看「FIG」,FIG收錄了銀行與保險公司被要求的監管資料,可用於老師關於美國保險公司投資與風險管理的研究。例如美國投資公司可能會投資於債券、股票、抵押貸款、現金存款等金融商品,但也同時產生風險,另外透過投保人收取保費,但也同時產生承保的風險,而因為保險公司承保後在很長一段期間內都必須負起理賠責任,如果投資與資產的獲利期間無法配合上,甚至還會因為利率的變化而產生風險。而具體說來FIG可提供以下數據:
1. 財務數據:例如保險公司的財務報表。
2. 投資資產:例如高安全性的投資組合、各年度與季度的申報數據等。
3. 產品市場狀況:例如保險公司在每個日曆年底時的經營條件,包括市場占有率、已投保保費、已賺取保費、損失率等。
4. 產品申報(產險公司),美國各州監管機構規定,如果此類保險公司希望在特定州引入新產品或更改現有產品規則、定價等,必須向該州監管機構提交詳細申請以獲得批准,這個項目所指的就是這類資料。
最後得出的研究成果就是,保險公司在承擔投資風險時,產品市場的地理集中度是一個重要因素,在產品市場地理方面更加集中的保險公司,也傾向於在投資組合上進行更高程度的風險規避,這些保險公司將較少資金分配到當地債卷上,而更傾向於投資在現金與短期投資上。(這篇論文將在2023年7月的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Finance(CICF)上發表。)
接著我們來看「Trucost」的相關議題,劉老師近年來開始嘗試使用Trucost的物理風險資料,其中收錄的資料是從公司與資產層面面對氣候變遷所產生的物理風險,包括了整體以及個別氣候事件類別的指數。這些數據每十年提供一個數據點,目前從2020年開始到2090年都有相關數據(基於氣候變遷所預測出的風險),而老師也認為這些數據對於ESG相關主題實證金融研究非常有幫助。這些數據可應用於:
1. 公司層面觸及的氣候風險與預期股票回報。
2. 總體氣候風險以及市場風險溢價。
3. 已知的氣候風險與勞力市場動態。
除了物理風險外,Trucost數據還提供了許多其他對於ESG研究至為重要的數據模組,例如收益與碳定價的關聯數據、ESG評分等,可參考Ehlers, Torsten, Benoit Mojon, and Frank Packer於2020年9月在BIS Quarterly Review發表的〈Green Bonds and Carbon Emissions: Exploring the Case for a Rating System at the Firm Level〉。
2019年美國自然災害的損失達到2320億美元,其中710億美元主要是由產險公司支付的保險理賠款項承擔。從中就產生了一個值得關心的問題:氣候風險是否會透過對產險公司的直接影響,而對金融業整個體系的產險也產生影響?正如《華爾街日報》於2021年9月23日報導中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所言:「維護保險業金融穩定,將涉及確定與填補監管中空白的部分(如果有),並要重點性評估與氣候相關的金融風險。」
如果將FIG與Trucost提供的數據合併運用,應該就能夠建構出用於評估美國產險公司在負債方面暴露於氣候風險的程度指標,也可以評估美國產險公司是否有積極面對氣候風險,政府是否有必要對產險公司進行特定氣候風險的監管要求,總而言之S&P提供的數據對老師目前關注的ESG議題非常有用。
最後老師總結,為了在金融學術領域進行實證研究,優質數據極度重要,老師也期望能在未來與S&P持續有更多合作。
第二場邀請到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財務金融系蘇昱翔助理教授演講「S&P Capital IQ 資料庫實例與教學應用」,蘇老師的研究領域是Behavioral Finance(行為財務學) 、Corporate Finance(公司理財)、Empirical Asset Pricing(實證資產定價)。蘇教授提到在台大讀書時使用WRDS平台,如果是做財經領域研究的老師會常用CRSP和COMPUSTAT的資料,研究中國大陸則會常用CSMAR,研究台灣則使用TEJ。來到暨南大學後,因為指導學生寫論文而接觸S&P Capital IQ平台,相較於WRDS,兩者在資料下載還是有使用上的差異。
蘇老師首先介紹Capital IQ的兩個功能:Screening和Plug-in Function,說明Capital IQ有哪些特別資料是WRDS平台所無法提供的,接著分享一些自身的研究發表。現今強調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以前寫程式都用R、Stata或SAS,近幾年Python可以有更好的效率處理資料,結合機器學習的議題,在程式的撰寫也具有開發性。蘇老師在暨大有開一門課程:Python在財務的應用,主要是介紹Python,並結合Capital IQ,讓學生下載資料做時間序列的分析、計量財務的應用,及相關機器學習的議題,幫助學生處理未來論文撰寫時所需要的資料及程式能力。Python或其他程式語言的撰寫上,不單是碩士生或財經領域須具備的知識,也有愈來愈多工作要求至少要會一種或二種程式語言。
Capital IQ目前已經是線上版本,不再是以前的光碟形式,學生下載資料時可以直接到Screening功能裡搜尋,輸入ticker(代碼)找公司,即可找到公司的股價、財務報表、董監事持股…等相關資料。但是它也有較不方便的地方,不同的變數一次只能下載30-60個,如想要將所有變數都下載下來做變數分析,就不適合用Screening功能,此外在Screening及線上的版本中也提供許多董監事、不同公司成員、不同公司之間相關的關聯性資料。
其次蘇老師的兩位台大指導教授張晏誠老師與曾俊凱老師近期於財務領域頂尖期刊發表兩篇文章,其透過利用SEC將公司強制性揭露文件報表(mandatory disclosure)電子化的過程(EDGAR System),討論了當市場參與者(投資者、分析師)或是公司對於強制性揭露資訊取得較容易時,相關的財務實證上的現象。這些強制性揭露文件除了可以透過SEC的EDGAR網站找到,也可以從Capital IQ直接找到相對應的Filings and Reports,快速取得年報(10-K)和季報(10-Q)及許多相對應的公司文件。現在很多學術研究者做Text mining(文字探勘),需要結合網路爬蟲技術,可以先把強制性揭露文件下載下來,再做投資者情緒分析。
此外關於Capital IQ另一個更有效下載資料的方法是內建Plug-in Function,它的好處很像Excel的公式,有別於Screening功能,Plug-in Function在Excel輸入公式、搜尋公司就可以把資料下載下來,同時也有提供報表範本;此外做研究時,對應的變數主要是參考文獻,當學生下載的資料和WRDS平台上及Capital IQ不一樣時,就要反覆去確認了解論文上對於變數的定義。Capital IQ也有提供相關常見指數成分股清單(例如:S&P 500指數),老師本身是研究行為財務學,對於指數成分股的納入與剃除,投資者關注或是一些基金在建構自身的投資組合時,指數成分股是非常重要的數據。有別於WRDS平台,Capital IQ也有提供董事會背景資料;老師也會讓學生將原始資料下載下來,用程式撰寫畫出視覺化圖形,產生圖表及報表,並訓練同學解讀圖表及闡述報表的資訊。
接下來老師分享相關的研究,以研究主題「Disagreement Finance:Corporate Short-Termism」主要在討論投資者意見分歧及市場放空限制下,市場短期的現象與行為。在行為財務學中,投資者意見分歧對於市場的穩定性及價格的效率性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在Bolton, Scheinkman, and Xiong (2006) model理論模型中,投資者意見分歧與放空限制,也因為市場具有放空限制因而悲觀者的意見不能反映在資產價格當中,進而會產生投機性的因素在資產價格當中。其中股東會提供相對的激勵合約,希望公司管理層進行短期性的活動促使股價的推升,使股東能夠獲利,甚至賣出股票給在市場中更加樂觀的投資者。這篇研究透過SEC在05-07年間提供的Pilot Program,透過某些股票被移除了放空限制的準試驗,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的實證方法討論是否當股票被移除了放空限制會影響經理人激勵合約會減少短期的動機成分,如果當市場處於較高的投資者意見分歧,這樣減少的效果來的更顯著,作者找到符合理論模型的實證現象,並發現移除賣空限制後公司確實會對於公司管理層的行為有影響,減少了股票的購買回(Repurchases),也會做更長遠的投資(investment trading horizon) 。
茶敘時間休息過後,由標普全球市場財智公司ESG 業務拓展總監鐘柏永演講有關碳排放的主題。鐘總監先以永續發展的角度介紹S&P標普公司。標普與RobecoSAM公司合作發行了全世界第一個最全面的永續指數—DJSI(永續評比道瓊永續指數)。這個指數背後最重要的基礎是ESG評分,而ESG評分的基礎是CSA企業問卷。
然而,標普公司內的各部門都有不同的永續發展解決方案,今日分享Market Intelligence部門提供的方案。首先是標普全球ESG評分,此評分對於亞洲幾個國家而言是非常注重的,如:日本、臺灣,因ESG評分的結果是會用於DJSI裡,企業是非常希望能被納入DJSI成為成分股,而每個企業需要回答CSA問卷大約有120個題目,題型面向經濟、環境、社會,經濟包括 : 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商業行為守則、供應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政策影響、稅務策略、網路安全與系統可用性;環境包括 : 環境報告書、營運能源效率、氣候策略等等;社會層面包括 : 勞工實務指標、人權、人力資本發展、企業公民與慈善和人才的吸引-保留;不同的產業有各自的重點題組和權重分析。鐘總監表示約於2019年臺灣僅有36間企業主動填寫這份問卷,到了2022年數量已經提升至101間。鐘總監相信接下來每年會新增約20至30間。再來是環境數據,說到環境一般是會聽到碳排放,但環境數據有分很多種,如:水汙染等,歷史數據資料是可以回溯至2005年。
第三個是氣候風險,氣候風險裡面分為轉型風險及物理風險,全球各地有一個模型可以觀看未來的氣候變化,如:高溫度、缺水等七個災害。透過這些變化可以了解各地不同資產的類別及反應,進而可得知物理風險對於財務上的影響。第四個是從一個金融規範的角度,如:SFDR compliance等。最後是信用風險,以前只看財務表現,若考量到未來的20年可能有財物損失是因為氣候變化,也須納入於信用風險。以上五種為ESG的解決方案。
接著,鍾總監說明碳排放數據的一些方法論與研究。當老師們在寫論文時,歷史數據是非常重要的,但於20年前的企業應該不會披露自己的碳排放是多少,所以這個數據是不存在的。然而,迄今與20年前相比,披露是提升了許多,但仍是不完美,原因是部分企業沒有披露、或披露的範圍不完整。在這樣的情況下,Trucost設計了一系列的方法論,當數據不存在時,如何做評估來了解企業碳排放有多少。
第一步是處理在碳排放數據中,有些企業提供的數據不一定正確,如:算法與 GHGP(Greenhouse Gas Protocol)不相符、披露不全面等,種種原因導致數據不準確。而當數據不準確、不存在時,首先要了解公司全部的業務,因不同的業務會產生不同的碳排放,標普將公司業務分為464種。以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海瑟威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例子,此公司有一個很小的業務是用煤炭來發電,收入僅佔整體1.8%,但碳排放佔整體90%以上,由此可知只看行業還不完全,實際上是錢賺得少不代表碳排放低,所以標普會以公司業務來計算碳排放。第二步是量化,將這些數據放置於EEIO模型,企業披露與否皆可自行計算。第三、四步是將自行計算的數據與企業提供的數據做對比,若差距很大,標普會直接與該公司聯繫,若該公司沒有任何回應,標普將根據方法論不採用該公司提供的數據。以上正是方法論的核心,鐘總監的目的在深挖碳排放,研究過程或許有重複,但在過程中,研究者們會對於標普的方法論感到驚喜。
研討會最後一位講者邀請到了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的曲華葳資深專員演講「ESG投資在台灣-現狀與展望」,曲華葳先生先介紹集保所的集保IR平台,主要是ESG的評等收集平台,收集資料提供給大家來運用。接下來闡述台灣ESG投資生態系,有發行公司、資產管理者以及資產所有者,而集保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提供ESG評等與資料的服務供應商。而促使企業開始進行ESG的驅動力則是臺灣的監管要求,不論是2021年開始推行的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評比或是2023年永續金融評鑑,這些監管要求是ESG在臺灣的主要驅動力,氣候風險也將加速地納入流程內,其中相關的評鑑也扮演重要驅動力之一。
集保所從2021年開始使用標普公司的ESG Score 數據,將集保IR平台服務提供給機構投資人與發行公司進行ESG投資,同年也與標普合作、協助輔導臺灣企業填寫CSA問卷活動,入選DJSI指數股為獲得外商投資。
曲華葳先生接著介紹ESG投資在臺灣的現況,首先是ESG投資的綜覽,有各種不同的指標,例如篩選、主題投資以及ESG整合等,但是並不是每個策略指標都被廣泛的使用。再來ESG投資有盡職治理守則,機構投資人匯集客戶或受益人大量資金,在投資或履行受託人責任時,應考量股東長期利益,關注被投資公司營運狀況和長期表現。ESG投資也有前面提及的氣候風險相關指標,如碳排放、實體風險、轉型風險、氣候相關機會、氣候VaR、投資組合一致以及氣候盡職治理七項,除了這些指標之外,歐盟也有規範相關的ESG指標,但是有些指標臺灣的企業目前比較難去衡量。之前台積電有針對生物多樣性來去記載ESG的評比,但是其他臺灣企業很難來對此評量。針對歐盟與臺灣ESG投資,基本都是先依照負面/排除性選股為主要策略,但與歐盟不同的是臺灣正面/產業別最佳選股篩選偏高,其中的原因值得玩味。而ESG投資的挑戰,曲先生提到了排除性選股,他以菸草產業為例,如果投資人都討厭菸草,就會排除菸草行業,但是反而會因此讓喜好菸草的投資人去投資有問題的公司,產生許多爭議。因此排除性選股,不要排除特定行業,反而能善盡監管責任。
最後曲先生談到ESG評等的檢討與反思,各家不同公司ESG評等都是具有主觀,不能因為這間公司ESG評等比較差而不去接受,要能理解評等差異是可以被接受的。而未來市場展望,是研擬ESG標準參考守則,讓ESG篩選成為標準作業。集保所則是期望能夠協助企業滿足ESG監理需求,提供各種不同的ESG評等相關數據。
S&P研討會 臺北W飯店策略會議室 |
S&P研討會 臺北W飯店策略會議室 |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