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典建築新貌59-林語堂故居

攝影/文字:徐丹語
企劃製作: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很多人常說天氣是個無聊的話題,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天氣可以影響你的心情、決定你的行程、反應你的性格,甚至延伸出其他有趣的話題。例如有些人就是享受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有些人覺得雨天很浪漫,而有些人卻認為,既沒陽光也不落雨才是舒服。至於容易受畫面感動的我,則是覺得,無論哪種天氣,都是能和場景、當下心境緊緊相連的。「今天天氣不錯,很晴朗」,便把我帶到了山區的景點「林語堂故居」。

整棟故居外觀

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故居位於陽明山的仰德大道二段141號,建於民國55年,由建築大師王大閎所設計,林語堂先生也一同參與完稿。這間融合中西文化的住宅,整體是以中式四合院布局,東方特色的建築元素,如屋頂的藍色琉璃瓦片,而西方元素則如西班牙式的白牆、螺旋柱及拱形窗戶等。

我深深地被這棟建築的風格所吸引。踏入圍牆大門後,彷彿到了另一個時空;從住宅門口看進去,是一支支白色的柱子所連成的走廊與中庭,中庭內有個小池子。我不自禁地一直仰頭望著天空和屋頂,淺藍色的天空配上寶藍色的中式瓦片,這畫面是多麽的迷人啊!

故居內包含展示廳、書房、臥室和客廳。整個地方的氣息、氛圍反應著林語堂先生的生平──受西方文化教育的影響,並發表眾多中英著作、語言研究、翻譯作品,甚至發明了影響文學界深遠的中文打字機。所有作品之中,英文著作《生活的藝術》尤受推崇,譯本最多、銷路最廣,更是1938年全美最暢銷的書籍。林語堂先生也曾擔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新加坡南洋大學首位校長等。民國13年首次將英文「Humor」譯為幽默。民國21年創辦了《論語》半月刊,有幽默大師之稱。

沿著房子左側木地板前的階梯往下走,來到故居的後花園,林語堂先生之墓也在此。從房子陽台處可以望著陽明山,林語堂先生生前經常坐在這裡,抽著煙斗,欣賞著這幽靜的美景。他重視生活,提倡以閒適為格調,透過文學和翻譯成了中西文化之間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離開前,我又望了一眼,更覺得故居彷彿有著深層的生命與靈魂。

故居大門圍牆上的標示

故居大門圍牆上的標示

房子的正門

房子的正門

中庭的水池和內部的建築樣貌

中庭的水池和內部的建築樣貌

走廊和屋內門口

走廊和屋內門口

走廊環繞著中庭

走廊環繞著中庭

書桌上的打字機

書桌上的打字機

書房內的擺設

書房內的擺設

書房中的另一角

書房中的另一角

展櫃中,擺放著林語堂先生的煙斗

展櫃中,擺放著林語堂先生的煙斗

客廳旁的角落,擺放著家具、舊電視和林語堂先生的畫像與照片

客廳旁的角落,擺放著家具、舊電視和林語堂先生的畫像與照片

床頭櫃上放著林語堂先生和妻子廖翠鳳女士的甜蜜合照

床頭櫃上放著林語堂先生和妻子廖翠鳳女士的甜蜜合照

屋內走廊旁的書櫃,擺滿著書

屋內走廊旁的書櫃,擺滿著書

房子左側外觀和木地板

房子左側外觀和木地板

從後花園望著陽台

從後花園望著陽台

後花園的右側小步道

後花園的右側小步道

林語堂先生之墓

林語堂先生之墓

房子右側的小陽台

房子右側的小陽台

花園右側的花木

花園右側的花木

陽台側方

陽台側方

從陽台望出去,可以看到陽明山

從陽台望出去,可以看到陽明山

從陽台看下去,林語堂先生之墓在花園中央的位址

從陽台看下去,林語堂先生之墓在花園中央的位址

從走廊仰望著中庭上方

從走廊仰望著中庭上方

房子的前門可以看見中庭

房子的前門可以看見中庭

房子右側合木地板小步道

房子右側合木地板小步道

經緯座標:25°06’34.9″N 121°32’48.9″E


林語堂故居@台灣新聞智慧網

  • 座落於陽明山腰的林語堂故居
    來源:聯合報 2012-09-04 記者吳曼寧
  • 座落於陽明山腰的林語堂故居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