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副刊曾經只為一份報紙的附屬品,刊載非新聞性內容,但後來卻成就了許多文學作品與作家的初試啼聲。現在普遍均認同副刊的本質應該是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傳播與創造文化。20世紀70年代,台灣報業傳奇人物高信疆接掌人間副刊主編,他思考歷史走向,大破大立,十餘年間持續在文化、藝術、思潮上創造議題,不但讓鄉土文學轉趨成熟,也使台灣現代詩進入學術研究範疇,引領了當時文壇風騷,他更廣邀海內外專家、作者,所寫文章內容的知識層面超越了一般副刊讀者的原始意象。陳芳明教授譽為他使人間副刊成為海內外作者、學者的匯集點。當年創造的智慧與思考的結晶,都在副刊版面交會,見證了台灣歷史的迴旋飛揚(註)。中國時報所屬時報資訊公司,特別將人間副刊整理匯集成為一套優質內容的數位出版品,與漢珍公司合作在台灣新聞智慧網平台上,與其他報紙並列。
(註:出自「紙上風雲高信疆」一書,第53頁)
本資料庫收錄人間副刊自1955年9月創刊至2005年12月之內容,共三輯:
● 1955/09/16 ~ 1973/12/31
● 1974/01/01 ~ 1990/12/31
● 1991/01/01 ~ 2005/12/31
留學生文學鼻祖—於梨華女士,於今年四月底病逝華府,生前在人間副刊發表多篇作品,其中以1966年3月8日《 又見棕櫚 . 又見棕櫚 》在「人間副刊」開啟長達三個月的連載而備受矚目,被公認為留學生文學經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