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童恒新教授

发布日期:2016-01-19


尋 職場自由愉悅環境

探 生命歷程研究教學

散發 正面能量的年輕護理學者

高挑的身材、自信的笑容與俐落的眼神是大部分人對童恒新教授的第一印象。在校內擔任教授與副教務長兼教學卓越中心主任的職位,校外同時擔任學會的理事與委員,面對行政事務與教學研究兩頭燒,童教授秉持著什麼原則兼顧兩者?在護理實務界與學術界一路走來的童教授,曾遇上研究生避之唯恐不及的難題──更換指導教授,也糾結過選定研究主題、蒐集樣本等問題,她又是如何應用手邊資源應對?讓我們一同來聆聽童教授的學思歷程。

 

 

不願受拘束的樂天教授

長庚大學護理系畢業後,童恒新教授先是踏入實務界—臺大醫院工作,在心臟加護病房擔任護理師。之後,由於心中對繼續深造與較自由的生活環境抱持嚮往,童教授到了美國,在南加大繼續攻讀碩士。然而心繫台灣的家人朋友,碩士畢業後還是回到熟悉的環境,並尋找能運用所學、職場環境又自由的工作。但不管是醫院行政或臨床研究,國內的工作環境都有上下班打卡的制式規定,最終童教授找到兩全其美的工作──在補習班教考取美國證照的課程。雖然補習班工作並非朝九晚五,但學生來源不穩定,使她漸漸有了進入校園教書的念頭。由於當時北護(台北護理學院)教職缺額需要有博士學歷,童教授再度申請到美國加州,赴聖地牙哥大學念護理學博士。

與一般教授養成較不同的是,童教授一路上堅持著「在自由的職場環境中工作」的目標而選擇未來前進的道路。她笑著說:「可能有些老師當教授是為了追求知識學問,但我很單純的想找『時間管理相較下自由』的工作,所以彈性工作時間與自由是我第一個考量。」童教授有如此愛好自由的天性與從小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教授回憶道:「父母從小不太管我怎麼念書,如果要看電視,那就保證自己要考好。」開放式教育養成童教授自我管理與高效能工作的習慣,走入高教體系與學術圈後,面對間斷性的工作排程,童教授也能迅速變換角色、切換工作模式,有效兼顧教學與行政工作。

比「會問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到解決之道」的能力

離開臺大醫院後,童教授選擇到國外進修碩博士學位,對國內外迥異的教育風格特別有感觸。與大部分海外歸國的學子感受類似,童教授認為國外大學的開放風氣與學術自由可以訓練學生自主與獨立思考,除了能自由選擇課程,國外教授也鼓勵學生在問問題之前先思考。反觀我國的教育,常問問題的學生容易被老師貼上「認真」的標籤,然而「提出問題」就代表著「問題思考」嗎?其實不一定,比會問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這對從事研究的碩博士生更是必要的訓練,童教授分享與指導教授互動的經驗:「國外教授不會管你念幾年(碩、博士),均會反問你有沒有思考過想要的研究方向、對未來的想法。如果僅一直提出問題,自己卻都沒思考過可能的答案?」國外的教育主要教學生思考邏輯,點出方向,至於論文寫作方面,教授會建議學生給專業的編輯修改文法,絕不會幫學生挑錯字、改用字或訂正APA引用格式的錯誤。

就是如此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童教授認為求學的愉悅之處不是在成功得到結論,而是對於從頭到尾的整個過程都甘之如飴。國內教育,或許應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批判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變得會問問題也會試圖自己找答案。

論文主題若與生命歷程相關,你就會很有熱情

對經驗豐富的學者與研究人員,或許選擇論文主題不是大問題;然而對年輕學生而言,卻有如在雪地裡試圖發動汽車引擎般挫折。童教授時常建議學生從生活經驗,或是第一次接觸護理實務與臨床的經驗出發,當與生命歷程有關時,做起研究也會格外有熱情。童教授以自己的博士論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病人術後的生活品質探討」為例,該主題是與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有關,因為在心臟加護病房服務,對這類病人的照護特別熟悉。而目前童教授的研究主題多也擴展至老人長照、失智與腎臟病,也是由照顧父親的經驗發想而來。

「用對了思考方向,做起事來就會有效率,也就不會覺得挫折」童教授繼而談起兩種學生,第一種是正在實務界工作,可以應用工作職場上的各種經驗作為研究主題,在訂定論文主題時就會比較方便;另一種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生容易迷惘,抓不到研究的面向,遇到這樣的學生,童教授依然從學生的生命歷程引導,並提供架構,她強調效率與選定主題的關係,「若提供學生有效率的方向,即使沒興趣他也會去做,因為沒效率會讓人挫折。」

當個主動尋找資源的人

研究進行時,實驗的樣本蒐集往往是繼選主題後的第二個挑戰。現在的研究者大多會利用網路或圖書館線上資源如資料庫、電子期刊等,蒐集相關文獻。考慮資源的易取得性,童老師在進行博士論文時同樣主要利用學校資料庫找文獻,並且參考其他相關主題的碩、博士論文,研究別人採用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利用『問卷調查法』時,不同量表的定義和問卷題目的應用方式與取得途徑,均可在前人的論文中獲得相當有意義的參考價值。童教授定義自己為主動尋找資源的類型,如果想要的資源無法取得,她會另闢新路。例如在做博士論文研究時需要找心臟疾病的患者,然而在國外醫院收案,也要通過這些繁雜的手續只怕拉長研究時間。以效率為最高指導原則的童教授,與指導教授溝通後決定回到台灣蒐集樣本。所幸振興醫院的心臟中心主任魏崢醫師的協助,才能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完成收案。

研究遇到問題怎麼辦?正面能量源源不絕

隨著研究進行的順利與否,研究者的心情跟著起伏波動。天性樂觀的童教授也坦言困難是難免的,但她不會讓負面情緒影響太久,這也歸功於國外念書環境好、教授和善,給予她許多空間調整研究步調,所以整體而言博士論文算是順遂地完成。然而,童教授曾面臨換指導教授的窘境。換指導教授對很多研究生來說是個禁忌,學生擔心新舊導師的觀念差異可能導致論文全面改寫費時而延畢,或面對前指導老師會心生芥蒂,但童教授卻少有這些心理包袱。其一是因為研究主題沒變,二是美國教授比較在意學生的研究是否往對的方向走。在申請換指導教授前,童教授曾與系主任面談討論,起初她想請某位資深、權威的教授指導,但擔心教授平時工作忙碌,不容易找教授看論文,童教授笑說:「這違反了我的效率原則!所以就做罷,選了別位老師。」

寫論文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個挑戰,依學生專長的不同,難度等級的判定又有所區別。童教授以過往指導學生的經驗來分析,有些學生對學術研究有天分,習慣動腦,文筆掌握度也好;也有學生善於臨床實作或護理實務,面對臨時情況可以緊急應變、動作迅速確實。針對後者,童教授自有一套引導學生的方法:首先,要求不擅長論文寫作的同學觀摩十本相同主題、領域的博士論文,從中可以熟悉論文的架構與研究方法。另外建議這類型的學生由實驗或是觀察出的結果,回推發生的可能原因、脈絡並發想研究架構,最後再回頭蒐集相關文獻,應用在實驗的例證和比較。目前護理領域博士班的學生大約要有相關研究方法及撰寫訓練課程,才動手寫博士論文,這樣的訓練有助於學生架構其論文之研究主題與背景知識。童教授也推薦學生多參加會議論壇增加寫作經驗。有些學生可能害怕參加論壇,但教授認為不需要過度擔心,因為論壇形式的發表,一般而言論文很容易被採納。目前的教育制度與教授升等的方式與以往有異,論文寫作並非專美於前,依學校特色、屬性不同,臨床與理論各有偏重。

對國內外護理學界與實務界的看法

童教授在國內外醫院都有擔任護理師的臨床實務經驗。就硬體設備而言,國內外的品質都相當不錯;就國內外醫療文化的優點而論,童教授認為台灣醫療人員非常有效率,一人可抵十人用,但在行政業務或醫療救護上的高效能其實是人力資源極大化,一個護理人員平均照護8到10位病人,遠高於國外的平均數,而國外的優點在於良好的職業環境、加班少;制度上,國外的護理師角色更被突顯,專科護理師甚至可以負責檢查病人,與住院醫師的職權內容有部分重疊,在台灣護理師及專科護理師的專業度慢慢被認同中。

學界方面,童老師告訴我們台灣在醫護研究的潛能是很大的,只是台灣學生大多受限在不熟悉研究方法,若沒有受過研究方法的訓練,很難寫出文章,不知從何下手。再者是學生的英文讀與寫能力,因為文獻蒐集大多是找國外期刊,若要投稿到國外知名期刊,用英文撰寫研究的能力是必備的。童教授也說這兩個問題不是不能克服,例如國外文獻多看就會上手,知道哪些是關鍵字;英文寫作不在行的同學,教授建議學生不要單純透過Google翻譯,與指導教授請教及專家翻譯的文章多看多學。

童教授建議同學不管往實務或學術發展都要適性選擇,臨床好的學生不一定適合寫作或念書,成績好的學生在醫院裡可能手忙腳亂。「我可以當一個好的護理師,可是不會是脫穎而出的那個。在學校更適合我,更簡單就能發揮能力。」不將就自己的光芒被隱埋,童教授的言語中帶給學生滿滿的正向能量,也讓我們一窺國內外護理界的環境與資源差異,此次訪問在活潑的氣氛中順利落幕。

(本文根據2015.08.05實際訪談,謝宜珊記錄整理,關雅茹校對,朱小瑄、羅志承核稿,童恒新老師審稿)

                                                                                                                                            
童恒新教授小檔案

學歷
長庚大學護理系學士
美國南加州大學 護理管理及家庭醫學專科護理 碩士
美國聖地牙哥大學 護理學 博士
(博碩士論文書目資料:Tung, H. et al. (200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taiwanese post-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patients (Order No. 3239317).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Central;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Full Text. (304712718).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304712718?
註: 本博士論文目前可在ProQuest Dissertation and Thesis A&I 資料庫取得書目索摘資源,且已收入於台灣DDC美加博碩士論文聯盟資料庫中,提供會員單位下載使用)

經歷
現任: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與護研所教授,並擔任副教務長兼教學卓越中心主任。
台灣整合照護學會 常務理事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
台灣專科護理師學會 理事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
台灣急診管理學會 理事
台灣護理管理學會 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
曾任
臺大醫院護理師、美國護理師、美國專科護理師

榮譽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101年度教師彈性薪資獎
科技部99~104年度連續獲得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其他專長
中英 口譯

(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