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社會上,鮮少有一項人事物能夠獨領風騷數十年而不變。在流行時尚方面,上述的現象更為明顯。流行元素宛如浪潮般,在後浪推前浪的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再創高峰。今天被人們歌頌欣賞的元素,有可能在數年後就被視為跟不上流行的落伍象徵,也有可能在被人們遺忘數十年後,以「復古」的名義重新君臨於時尚最前線。各式各樣的經典設計要素,就是這樣不斷接受時尚的淬煉與淘洗,在「流行」與「復古」間擺盪。
今天想為大家介紹台灣百年寫真/GIS資料庫。這個資料庫收錄了1895~1945年間大約25000張的台灣老照片,可以找到五花八門目不暇給的各種人物、建築照片,作為復古流行風格的設計參考。在服裝方面特別值得記上一筆的是,日治時期前來台灣的人類學家們,是第一批以近代科學方式紀錄分析台灣原住民生活方式的學者,他們替當時原住民拍攝的照片,有許多都成為了寶貴的第一手紀錄,讓我們可以一窺當時原住民的衣裳服飾風貌,甚至進而從中吸收設計元素。以下我們就從台灣百年寫真/GIS資料庫收錄的老照片中,選擇幾張實例加以介紹。
這張照片是當時台灣本島人的夏季日常服裝。這類服裝是以各種不同的料子作成,長褲不分前後,所以穿起來也很方便,因為剪裁也非常簡單,所以價格也相當平易近人。
當時日本人將居住於山地部落的原住民稱為「生番」,並且將總人口約十萬的生番區分為六個種族,這是其中一種原住民的盛裝,有如把兩大塊布背在身上。
照片中的男子是當時排灣族的頭目,他頭上戴的帽子是排灣族的正帽,以皮革鞣製而成的。帽子上有豹牙與貝殼裝飾的印記,並且還用雉尾加以裝飾,這個豹牙印記是用來表彰勇者的飾品,同時也是他身為頭目的象徵。在肩膀上像是衣飾綬帶的部分,是使用圓銀加以裝飾的。上衣上有很精細的刺繡圖案,方形布塊披掛在肩膀上。這種服裝就是當時排灣族的禮服,帽子的設計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這是當時泰雅族原住民的服裝,是為了台灣博覽會而特地拍攝留下的紀錄。
相片中的阿美族男子,頭上戴著的冠帽被稱為是由山鳥的羽毛製成。除此之外,其胸飾、衣服都大量使用山鳥或是雞的羽毛裝飾,乍看之下會讓人聯想起美國的印地安人。他們腳上戴著鑲有鈴鐺的裝飾物,跳舞的時候會發出悅耳的聲音。馬蘭社附近的原住民雖然也是阿美族,但他們盛裝打扮起來反而比較類似排灣族的。另外布農族和鄒族也會用羽毛裝飾頭部,但仍以阿美族盛裝打扮起來的冠飾最為美麗。當時的原住民男子常會在蕃社節日、祭典和階級儀式之時,以照片中的華麗裝扮跳舞慶祝。
以上照片,不過是從台灣百年寫真/GIS資料庫中抽取出的一點元素而已,更多有深度的老照片,就等您自己來發掘了。有意試用者,歡迎至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網站提出申請!
◎ 《漢珍文創五月天》隱藏版問題:請問日治時期台灣本島人男性夏季日常服裝,長褲的其中一項特徵是穿起來不分什麼?(回答問題)
(4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