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擒殺閻錫山?

民國十九年一月十六、十七日,《申報》的標題分別刊出「閻昨自鄭返晉」、「閻錫山昨抵并」,蔣介石在日記中稱閻錫山此番行動為「祕密離鄭回晉」。何故要自鄭返晉?何以是祕密離鄭回晉?此一歷史的瞬間是否會產生「廣義的蝴蝶效應」?

有人認為閻返晉是為了解決晉鈔的問題,或許這是急於返晉的因素之一,然則晉鈔問題非偶發事件,解決晉鈔問題亦無必要祕密為之。

有些學者則認為,蔣介石於閻錫山來鄭州之前早有安排,藉韓復榘於鄭州設宴款待閻錫山,密令何成濬與韓復榘於宴會中「相機捕閻」。於是何成濬派便衣特務在車站暗中監視閻錫山,並與韓復榘保持聯絡。此前閻錫山還為了助蔣討唐立了大功,唐生智提出自願出洋、部隊遣散、和平解決之請,一場大戰因而煙消雲散。因此,閻錫山此次前來鄭州可說是歡欣鼓舞,何曾料到事情的轉變竟然如此。雖說當時閻錫山是滿心歡喜,卻也是一如往常地時刻警惕著,一到鄭州,即派遣參事張象乾常駐鄭州電報電話局,檢查往來電報並偷聽電話。

民國十九年一月十四日傍晚時分,張象乾偷聽到何成濬在鄭州打給韓復榘的電話,意思是準備動手活捉閻錫山。這場邀宴像極了楚漢相爭時的「鴻門宴」,歷史雖然不會重演,但其相似度令人感到訝異。於是閻錫山在隨從夾侍護衛下,星夜兼程離鄭返晉。何成濬不但派人監視閻的行動,也伺機扣住閻的專車,迫使閻錫山改搭孫楚的專車匆匆而去。乘興而來,竟然祕密地敗興而歸,當天還是農曆十二月,鄭州的天氣就算再冷,恐怕也冷不過閻錫山此刻的心,心想今後還能與介石共謀國是?介石因何如此待我?「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尚且欲誅有功之人,這事可真是要不得。

文字內容

文字內容

報紙影像

報紙影像

— 引自愛如生申報數據庫,中華民國十九年一月十六日 星期四 第二萬零四百零九號 第四版

 

若將「國軍編遣會議」與此作一聯結與發想,想當初楊永泰建議蔣介石以經濟方法瓦解馮玉祥第二集團軍;以政治方法解決閻錫山第三集團軍;以軍事方法解決李宗仁第四集團軍,以外交手段對付奉張。這個「編遣會議」,究其根本是「別人裁軍,蔣介石擴軍。」後數日(一月二十二日),閻錫山便呼籲:要建立「整個的黨,統一的國。」

北伐時期,山西於關鍵時刻出兵,北伐乃告完成。當時國家初定,蔣即處心積慮於集權、獨權,此後則積極想著「先解決李宗仁,再解決馮玉祥,下一個就輪到閻先生。」於是,二月十二日,蔣介石即著令:「準備動員,手定集中計畫。以作戰方略面授何應欽。」

引自愛如生申報,中華民國十九年一月十七日 星期五 第二萬零四百零十號 第四版

引自愛如生申報數據庫,中華民國十九年一月十七日 星期五 第二萬零四百零十號 第四版

民國十九年的「中原大戰」,或云肇因於楊永泰援引歷史上的「削藩」,建議蔣介石以此加強中央集權。此一建議得以施行,是好?是壞!歷史已經給了說明。不論從宏觀或微觀的角度研讀歷史,真相總還是真相。至於歷史的評論,自來都有不同的看法。難怪歷史學家認為真實的歷史往往比小說還要迷人,處處充滿驚奇。

黎東方說:「歷史學仍是一種文學,所不同於純文藝者,其材料須先經科學方法加以考證,再用哲學方法加以貫串而已。」因此歷史真相的本身,往往因為新史料的出現而為過往的歷史增添一番新的註解。

 

參考資料庫資源如下,歡迎申請試用:

愛如生《申報》數據庫

(12944)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