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偉鴻 澳洲墨爾本大學 生物化學博士
癌症的英語是“cancer”,源於拉丁語“螃蟹”,因爲一些腫瘤的外貌就像螃蟹一樣,伸出螯肢纏著正常器官
惡性腫瘤
簡介
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通稱為癌症,是目前臺灣排首位的死因。根據102年的統計,全臺灣有44000多人死於惡性腫瘤,佔總死亡人口29%。在101年,全國的新診斷癌症病例超過92000宗,其中男性佔56%,女性佔44%,等於每十萬人口中每年有400個新發病例,或者是每5分40秒會有一人被診斷患癌。根據97年的數據推算,臺灣國民一生之中罹患任何癌症的機會約四分之一,而國外的數據則顯示,約一半的癌症病患在診斷後的五年内存活。臺灣的惡性腫瘤死亡率最近十多年略有下降,但發生率則呈上升趨勢。另外與其它34個發達國家比較之下,臺灣的癌症發生率較低(第23位),但死亡率則較高(第10位)。惡性腫瘤多發於老年人,在臺灣癌症的中位發生年齡在62嵗,而五大最常見癌症,依次為大腸、肝、肺及氣管、乳房、口咽。近幾十年,隨著營養及公共衛生條件改善,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已經達70-80嵗,故惡性腫瘤也是發達國家的主要死因。多年來各國已經投放了大量經費在癌症的研究之上,但癌症病人的病情發展或治癒率(通稱為預後,prognosis)並無顯著提升,故癌症仍是現代醫學的一個難題。鑒於癌症的死亡率高,短期内將不會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某些多發的癌症已知和生活習慣有關,另外癌症及早篩檢能改善病患的預後,故對於民衆的癌症教育,亦應以提倡健康生活習慣,及定期篩檢為主。
成因
在正常的情況下,身體的一些部位,如皮膚、腸胃道、呼吸道及乳腺的細胞,會進行分裂,產生新的細胞,以替代老死的細胞。但這些細胞增生的過程是按照生長或者身體機能的需要而受到控制。當上述的控制機制失效時,細胞則會失控地增生,而由此易產生的細胞團就是腫瘤。腫瘤分爲良性及惡性,良性腫瘤(benign tumor) 會局限於原發部位,但惡性腫瘤則可以入侵附近組織,甚至轉移(metastasis)到身體較遠的部位。轉移的腫瘤會影響該處器官的正常功能,也是惡性腫瘤致死的原因。腫瘤一旦轉移,臨床經驗上會認爲病患的預後不樂觀,而由於腫瘤已經遍佈全身,亦令治療變得困難。癌細胞失控增生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瞭,但相信涉及到細胞内控制增生與死亡的基因的變異。惡性腫瘤多見於老年人,是由於年齡漸長,身體細胞内的基因累積變異,而某些變異的組合則導致癌症。不同的癌症有各自的危險因素,包括遺傳、傳染病及生活習慣。大腸癌與乳癌有面顯的家族傾向。下列傳染病則是一些常見癌症的危險因素:
(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肝癌,通過性接觸、母嬰途徑傳播
(二)Epstein-Barr 病毒:鼻咽癌,通過唾液傳播,很多人在年幼時已受感染,但大部分感染不會導致嚴重疾病
(三)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子宮頸癌,通過性接觸傳播
(四)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胃癌,也是胃潰瘍(peptic ulcer)的病因;傳播途徑未明,可能是口-口或者糞-口傳播
在生活習慣上:肥胖、吸菸、酗酒、嚼檳榔、吃腌製食品以被認爲增加某類癌症發生的風險:
(一)肥胖:大腸癌、乳腺癌、攝護腺癌
(二)吸菸:肺癌、口咽癌及食道癌
(三)檳榔:口腔癌
(四)酒精:肝癌
(五)腌製食品:胃癌
預防
癌症預防的重點在於健康生活習慣及定期進行篩檢。一些癌症,如子宮頸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癌、乳癌,已有篩檢程序,但部分多發癌症,如肝癌、肺癌等仍未有可靠篩檢。目前國民健康署已免費向民衆定期的提供大腸癌(糞便潛血,fecal occult blood檢驗)、子宮頸癌(子宮頸抹片,Pap smear)、乳癌(乳房X光)及口腔癌(口腔粘膜檢查)的篩檢及針對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國民提供大腸内窺鏡(endoscopy)檢查。多數腫瘤的早期(處於原發位置,未轉移)時是沒有明顯病徵的,與出現病徵以後才作檢驗比較,篩檢所檢出的癌症病例裏面早期佔的比例較高,而腫瘤在早期診斷並治療,能大大提升病患的預後。故民衆應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篩檢服務。至於生活習慣方面,防癌的措施如下:
(一)保持適當體重(適當體重水平參考糖尿病文章):少吃熱量高(多糖、多油)食物,增加運動量
(二)多吃高纖維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麥穀物及豆類
(三)少吃鹽漬、腌製加工食品
(四)戒菸、戒檳榔,適量飲酒,每天不超過二十公克
(五)目前並無保健品被確證能預防癌症,不要道聽途説
上述所說已經是老生常談,但醫師給病患提出以上建議時,病患可能會作出以下反駁:
“我爸抽了一輩子菸,還不是活到八十多嵗?”
“我的朋友不菸不酒,三十多嵗就得了癌症”
以上的一些個人經歷都是事實,但上述建議是建基於過往研究所認出的危險因素,如吸菸能增加肺癌的機會達13-23倍,故醫師提出了“戒菸防肺癌”的建議。
疾病徵兆
癌症醫學的另外一個難題,是很多惡性腫瘤在早期時無顯著病徵,故難以察覺。當癌症令病患感到不適而求診時,已經到達晚期,即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此時已經難以治癒,爲時已晚。以下的病徵可能是患癌的一些警號,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
(一)不能解釋的體重減輕、胃口不佳
(二)容易疲倦
(三)長期感到噁心、嘔吐
(四)吞嚥困難
(五)糞便、尿液帶血
(六)排便習慣改變
(七)持續咳嗽
(八)痰中帶血
(九)晚上盜汗
(十)經常發燒
(十一)皮膚上的痣增大
(十二)身體表面的淋巴結腫大,如腋窩的淋巴結腫大可能是由於乳腺癌造成
醫師會根據不同病徵的組合,再加上病人的生活習慣、家族病史、年齡、體檢等資料,去判斷某類腫瘤的可能性。但最終的癌症診斷,則需要進一步的實驗室化驗,才可以確定。
癌症的表現也是很多樣化的,這裡這是略述一、二。腫瘤會壓迫或者阻擋身體内的管道,如壓迫血管,導致血流不暢,血管前方的部位缺血,或者後方充血;如阻塞大腸道,則排便困難;如阻塞呼吸道,則會咳嗽、呼吸困難;如阻塞輸尿管,則排尿困難,損害腎臟。腫瘤也會侵犯附近的血管,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如侵犯神經綫,則導致疼痛、神經所支配的肌肉軟弱無力、或者感覺異常;如侵犯骨髓,則導致貧血或免疫力下降。腫瘤也會向血液分泌一些物質,影響遠處器官的功能,導致一些異常如胃口不佳、體重減輕、發燒、過度凝血等。
診斷
部分篩檢程序,如子宮抹片和乳房X光,可以指示腫瘤的位置。醫師從問診和體檢中,也可以推斷可能的腫瘤位置、種類,然後利用顯影技術如X光、電腦分層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或超聲波掃描(ultrasound, US)得知腫瘤位置。知道腫瘤的位置之後,醫師會原發位置上抽取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以辨別腫瘤的種類和與正常組織的相似度,稱爲分級。之後,醫師會進行進一步的顯影步驟,可以是X光、CT、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電子斷層造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或者放射性骨掃描,去判斷腫瘤的轉移程度,這個階段的診斷稱爲分期。對於某些癌症,也可以通過檢測血液内成分(稱爲癌症標誌物, tumor marker)的改變,提供診斷的證據。除了診斷以外,分級與分期也指導了治療方案與預後預測。 近年興起的腫瘤診斷方法採用了腫瘤細胞的基因分析,從腫瘤的根本病因進行診斷,能在傳統的顯微鏡觀察以外,提供更多有關腫瘤種類和治療指導的資料。基因分析也應用於篩檢和療效評估方面。
治療/臨床處置
癌症的治療是多方面的,不同種類的癌症會使用不同的藥物、療法組合。治療的目標是根治,或者是減緩病患的痛苦。療法的種類有:
(一)外科切除:目的可以是抽取癌組織化驗、治療或者舒緩病患的痛苦。如腫瘤在早期被發現,通過外科切除治癒的機會較高。如腫瘤在初診斷時已經轉移,該腫瘤則被評爲不適宜以手術切除。
(二)化療(chemotherapy):用於舒緩療法(palliative therapy),或者輔助外科切除。通常是靜脈注射給藥並使用藥物組合,以減低個別藥物的毒性,及增強藥效。化療針對分裂活躍的細胞,故對癌細胞與部分健康細胞均有殺滅作用,亦因此導致了副作用如脫髮,嘔吐及骨髓壓抑(引起貧血、免疫功能降低)。由於個別癌細胞的抗藥性,或部分癌細胞分裂較慢,這兩類癌細胞均對化療藥物的反應較弱,這也是化療藥物的局限。
(三)放射治療(radiotherapy):部分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容易被放射綫殺滅,但放射治療也會損害正常器官。
(四)激素治療:調控激素的藥物能延緩部分腫瘤如乳腺癌及攝護腺癌的復發。
(五)免疫治療:增強病患的免疫力,能延遲淋巴瘤和黑色細胞瘤的復發
(六)標靶治療(target therapy):比較新型的治療,針對個別癌細胞内的病變組件,能更加針對癌細胞而保留正常細胞,尚在試驗階段。
參考書目
1. 衛生福利部, 102年死因摘要.
2. CFH健康知識網, C.-. 頭號殺手!臺灣主要癌症概況. 2009; Available from: http://www.cfh.com.tw/ClassifyByDisease/%E7%99%8C%E7%97%87%E8%85%AB%E7%98%A4/Apr–2012/%E9%A0%AD%E8%99%9F%E6%AE%BA%E6%89%8B%EF%BC%81%E5%8F%B0%E7%81%A3%E4%B8%BB%E8%A6%81%E7%99%8C%E7%97%87%E6%A6%82%E6%B3%81.aspx/td> |
3. UK, C.R. How can cancer kill you? ; Available from: http://www.cancerresearchuk.org/about-cancer/cancers-in-general/cancer-questions/how-can-cancer-kill-you
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1年癌症登記報告. 2014.
5. Corp, M.S.D. Merck Manuals: Cancer. 2009; Available from: http://www.merckmanuals.com/home/cancer.html
6. Greenwood, D., R. Slack, P. J., and M. Barer, Medical Microbiology: a guide to microbial infections. 17 ed. 2007: 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癌症篩檢介紹. 2014; Available from: http://www.hpa.gov.tw/BHPNet/Web/HealthTopic/Topic.aspx?id=201007080002
8. 癌症防治組, 行., 大腸癌新聞稿. 2005.
9.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菸害防制資訊網. 2009; Available from: http://tobacco.hpa.gov.tw/Show.aspx?MenuId=504.
10. Mitchell, R.N., V. Kumar, A.K. Abbas, N. Fausto, and J.C. Aster, eds. Pocket Companion to 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2012.
11. Chu, E. and S. A.C., Cancer Chemotherapy, in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B.G. Katzung, S.B. Masters, and A.J. Trevor, Editors. 2009, McGraw Hill.
12. 衛生福利部, 102年死因摘要.
13. UK, C.R. How can cancer kill you? ; Available from: http://www.cancerresearchuk.org/about-cancer/cancers-in-general/cancer-questions/how-can-cancer-kill-you
1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1年癌症登記報告. 2014.
15. Corp, M.S.D. Merck Manuals: Cancer. 2009; Available from: http://www.merckmanuals.com/home/cancer.html
16. Greenwood, D., R. Slack, P. J., and M. Barer, Medical Microbiology: a guide to microbial infections. 17 ed. 2007: 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1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癌症篩檢介紹. 2014; Available from: http://www.hpa.gov.tw/BHPNet/Web/HealthTopic/Topic.aspx?id=201007080002.
18. 癌症防治組, 行., 大腸癌新聞稿. 2005.
19.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菸害防制資訊網. 2009; Available from: http://tobacco.hpa.gov.tw/Show.aspx?MenuId=504
20. Mitchell, R.N., V. Kumar, A.K. Abbas, N. Fausto, and J.C. Aster, eds. Pocket Companion to 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2012.
21. Chu, E. and S. A.C., Cancer Chemotherapy, in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B.G. Katzung, S.B. Masters, and A.J. Trevor, Editors. 2009, McGraw Hill.
◎歡迎登入【臺灣醫學健康知識庫】查看相關主題文章:
- <肺癌嶄新標靶治療研究現況>, 徐偉勛等,《台灣醫學》,Vol.18 No.6, pp688-694, 2014。
- <提昇門診婦女子宮頸抹片受檢率之改善專案>, 邱鳳君等, 《榮總護理》,Vol.28 No.3, pp314-321, 2011。
-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藥物治療的進展>,鄚偉宏,周文其,《台灣醫學》Vol.18 No.6, pp700-709, 2014。
- <抗癌新趨勢>, 廖怡華, 《台大醫網》No.48,2009。
- <臨床醫療之癌症疼痛控制, 高以信, 李陽城,《基層醫學》, Vol.22 NO.5, pp178-183。
【臺灣醫學健康知識庫】提供您最新、最權威的健康資訊!!
(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