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學術巨人的學思之路 – 知識創造能力 高等教育卓越化訪談 (序)

 

   教育部於2013年12月發佈「人才培育白皮書」,以「轉型與突破」為主題,闡明教育是國家長期發展的根基。台灣有豐沛的腦力資源,但也面臨學生出國比率減少,海外人才斷層、學用存在落差、失業率偏高等諸多問題。依據白皮書資料,2013年大學院校共計148所,在學人數125萬,其中碩士生18.3萬,博士生3.3萬,每年畢業碩士達6萬人,博士接近4,000人。而15年後,亦即2028年,因少子女化問題(生育率降低因素),大學的總學生來源將比2013年少一半。如果這期間不能提高教學之生產力至現今大學生1.5倍,則台灣整體國力將下降,反之若15年後高教畢業生的總生產力甚至應為現在畢業生的2倍以上,台灣才能持續發展 (註1)。這些警訊與目標,需要有後續多面向的行動方案才能落實。

 

漢珍數位圖書公司在教育界與圖書館界服務多年,很幸運有機會配合高教體系參與多個數位資源大型計劃。其中「台灣數位化論文典藏聯盟」自2001年成立迄今邁入第15年,雲端儲存累積總量近20萬篇美歐先進國家博士論文,提供上百萬師生查詢使用,是亞洲地區最早創新成立的電子資訊共建共享聯盟。在2006年參加的會員數曾高達94個學術機構,惟自2008年以來或因國際金融海嘯、台灣少子女化及教育經費縮減因素,呈現會員數下滑減少現象,而且瀏覽、下載的使用量,台灣的學生相較香港的學生(有四所香港大學會員,均屬全球知名學府),一直有相當的差距。有鑑於此,公司同仁集思擬議「聆聽學術巨人的學思之路」計劃,希望能透過專訪曾出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返台任教,至今有卓越成果的各領域學者,就當時求學與研究的歷程,于以記錄刊載;以便啟發現行就讀高等教育的年輕學子們,廣泛思考其研究需求,增加閱讀西文博碩士論文的興趣與查詢使用。此項計劃,或可視為呼應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的宗旨,作為提升高教學生生產力的一個有意義的活動。

 

台灣教育的普及性現階段已讓高學歷的人才相當充沛,良好的教育品質,除了其個人受惠外,也將擴及至家庭、社會,不僅內化改善人民的素質,更可強化國家整體競爭力。季辛吉親手栽培,擔任美國戰略諮詢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執行董事,能說流利中文的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於2009年所寫「不可思議的時代 The Age of the Unthinkable」一書中提到「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徵就是高度不可預測性,我們要習慣辯證式、逆向式、批判性、全方位的思考,在一個社會或組識內部要廣泛培植多元的知識創造能力,建立智慧與知識分享的機制」(註2‚)。大學是帶動知識創新、科技進步的原動力,欲使碩博士生具備國際觀及雷默一書中所述能力,借鏡研究先進國家博士論文內容之長及訪談具紮實學力的現任學者成功經驗應是值得參考之道。

 

漢珍很榮幸獲得受邀學者的首肯,在百忙之中接受來自數位出版服務業者的訪談。本計劃預定訪問12位以上令人敬重的學者,他們長期專注教育、研究、行政或實務;秉持理想使命,默守校園一方、春風化雨、卓然有成;其孜孜不倦的行動力在台灣高等教育卓越化的進程中,是「知識創造能力」的實現與印證。且讓大家分享他們的智慧,傳播他們的知識!

 

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朱小瑄 謹序

 

註1:參見教育部官網,中華民國102年12月出版之「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

‚2:參見商業週刊第1129期,20097月出版,朱雲漢教授文章「正面迎接不可思議的時代」。

(773)

發佈留言